TXT下书>军事历史>回明逐鹿记>第二百一十八章 杀机浮现一

潼关天险,世所周知,位居黄河、渭水、洛水三水交汇之地,堵塞要冲,飞鸟难越,背后十二连城长达三十里,以为保障,只消卡死自北而下的黄河唯一平缓所在,也是最大的渡口——风陵渡,三秦便稳若泰山。

远在黄土高原上的黄河九曲十二套,水流平缓,可是流过河口镇,为南北走向的吕梁山所阻,折向南流,一路奔腾,水流变得湍急起来,直到为秦岭支脉华山阻挡,再次折向往东,方稍稍减缓水势,可供摆渡,而风陵渡作为秦晋之间的唯一渡口,重要性不言自喻。

挽输今正急,忙煞渡头部,风陵渡如此紧要,自然繁忙的很,千百年以降,不知有多少渡船在这里日日摆渡,不知多少人自这里从晋入秦,自秦入晋,而到了一六四四年七月,胜捷军数万大军出潼关,也是从风陵渡踏上北征之路。

胜捷军精锐尽出,留在潼关的兵马却也不少,先前收编的保安团万余兵马,陆续征募的新兵营万余兵马,再加上少数精锐步军,以及黄亮麾下舔砥伤口,图求恢复的骑军,潼关可说万无一失。

有如此众多兵马,足以确保潼关不失了,不过身负保卫潼关重责的兵马任务可不仅仅是保障胜捷军后路,转运粮草辎重也是每日必做的功课,数万大军出征,一天至少消耗四五百石的粮秣,这还只是军队所需,再算上民夫日用,累积下来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如此众多的粮草辎重需要转运,可想而见潼关守军如何繁忙,每天天不亮便要组织渡船,将粮草辎重运过河去,在风陵渡卸载后便要抓紧时间装车北运,一队队民夫如工蚁一般,流水价地劳碌不休,直到入夜方能休息,及至第二日,还得早早起身干活。(

日复一日,天复一天,可是军也好,民也好,却少有人抱怨,辛苦忙碌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是为了数万秦人子弟能挡住北方如虎狼一般的鞑子,唯有挡住鞑子,刚刚开始施行新政的关中三秦方有前途未来,便是再累再苦又值得什么!

为人为己,潼关乃至三秦军民同心协力,绝不希望出一丝纰漏,而让所有人高兴的是,北征的胜捷军频频有捷报传来,与鞑子半路相遇,胜捷军丝毫不惧,听说交战数次,颇有斩获,斩杀了上千鞑子兵!

空车返回的民夫回返路上,一个个兴高采烈,把自己道听途说来的消息传扬的到处都是,一个个绘声绘色,仿佛亲眼见到胜捷军大战清兵了一般,真正有经验的行伍丘八肯定能听出猫腻,可是不管有没有军旅经验,能不能从传言中挑出毛病,黄河两岸负责转运粮草的军民人等都心里痛快的很,干起活来更是卖力。

不过,当又一批民夫回转风陵渡后,却不再紧忙装运粮食了,而是加入一支营造风陵渡渡口防御营寨的队伍,日夜赶工,誓要将一座初具雏形的要塞建得更加牢固。

甘陕总督杨刚不愿退过黄河,死守潼关,想要将风陵渡掌握在自己手中,想要在山西境内有一个桥头堡,如此一来能更好保证北征大军的后路,二来是为了给潼关增添一道屏障,三来则是为将来再征鞑子做准备,眼下看来,风陵渡建立的要塞则以一二条作用最为突出。 [

大军再有一天便能退到风陵渡,须得早早安排渡船,接应兵马过河才是,唔,却不知总督大人准备在河北留下多少兵马?一万?还是五千?

站在潼关,黄亮清楚可见风陵渡景象,大批民夫已经撤过河来,只有三千多民夫还留在风陵渡,赶造城池,至于撤过河来的民夫一刻不停,一部分不断加厚潼关城墙,一部分去往十二连城,要将保护潼关后侧的十二连城再行加固。

整个潼关成了一个大工地,不,应该说黄河、渭河、洛水交汇之处都成了大工地,已有的城池关隘要建造的更加坚固,而原本平坦的渡口也要成为一座难以攻克的堡垒。

想象着日后潼关的模样,黄亮只觉得如此天险,绝对无人能够逾越,而想想风陵渡将来的模样,黄亮则暗暗握紧了双拳。

哼,有朝一日,俺一定要再踏入山西,将鞑子给予我的羞辱全数奉送回去!

想到正在建设中的风陵渡是自己未来报仇的起点,黄亮就迫切希望民夫们赶造进度再快一些,赶造的桥头堡再坚固一点,因为那关系到黄亮将来能不能顺利踏入山西,若是桥头堡不够坚固险要,风陵渡为鞑子占了,黄亮未来报仇雪恨无疑要多费很多手脚,胜捷军俯览东方,虎视中原,也肯定会少许多底气、便利。

正在想着,突然远处升腾起一片烟尘,虽然隔着黄河,可是黄亮依旧一眼辨识出,那是军队快速行军造成的烟尘。

咦?奇怪奇怪,不是说总督大人入夜后才会领军南撤么?怎么早早就有兵马抵达了!?

黄亮心中奇怪,却也没有多少急迫心情,可是再过片刻,一道亮光电闪而来,黄亮瞳孔一缩,待再度睁大眼睛,突然呆住了。

却有一支兵马自北而来,可是这支兵马打得却不是胜捷军旗号,而是一面红心白边的旗子,在那面与明军军旗大相径庭的军旗下,是一群盔甲式样同样与明军截然不同的兵卒,这群兵卒哇哇大叫着汉人听不懂的话语,握着明晃晃的刀枪,直扑风陵渡!

那是,那是,那是满清鞑子!这怎么可能?满清鞑子怎么会突然出现在那里!怎么会………胜捷军如今怎么样了!?

黄亮呆呆发怔,脑子实在无法转过弯来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八章 杀机浮现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