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卫如诗一起出来的,还有两个贴身丫鬟和大房夫人秋氏以及一些服侍的妈妈。
秋氏娘家在京中也没什么地位,但其父毕竟是翰林院三品侍郎,三个弟弟则跟着朝中一个颇有权势的将军镇守边疆,总的来说,靠山还是蛮硬的。
秋氏端庄得体,持家有方,对大房的几个嫡女庶女并未分别对待。当然除了二房的庶女卫文倾。
卫家对外虽未分家,但内部早已各自有殊。老夫人只有两子,长子卫彦昌承袭侯位,在京为官,二子卫彦明一直历任在外,付姨娘当时怀有身孕,并未随行,而后家书也只慰问老夫人,对家宅并不多关心,经济也未有参和,主宅这些年开销全由长子俸禄和秋氏陪嫁商铺经营周转,卫彦明将卫文倾母女扔在主宅,却一毛钱也不往回寄,秋氏嘴上不说什么,但这对母子在众人眼中俨然已是寄人篱下。何况还是庶出。
秋氏虽说不上讨厌卫文倾,但在她眼里,卫文倾还是没资格成为她的嫡女卫如诗的陪读。
此刻见到卫文倾也在,嘴上没说什么,眼眸却明显冷了一下。
卫如微当先上前叫了声“母亲”,语声甜甜,秋氏端庄,含笑免了她的礼节。卫文倾和卫如锦自也跟上行礼,秋氏亦是不动声色一视同仁。而后看着卫文倾问道:“文倾,付姨娘还病着,你该侍奉榻前尽孝才是。吟风亭,你就别去了。”
卫如微立即接口道:“母亲说的是,为人子女孝为先,不孝者,习文断字何用?”
卫文倾脸色憋得通红,但秋氏说的却没错,尽管母亲病已好,然她如何开口。卫如锦胆子小,素来也不敢顶秋氏的嘴,心中有意相帮,话到嘴边瞧见秋氏眼中的冷色,还是咽了下去。
卫文倾福了一福,道:“是文倾不知分寸,这就回去。”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她固然想习文断字,但,绝不愿意拿尊严去换,走路不快不慢,然步履稳健,背脊挺直,秋氏看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倒是多了几分欣赏。
卫如微见卫文倾走了,眼中溢满嘲弄之色,凑上去亲热地挽了卫如诗的手腕笑道:“如诗姐姐真漂亮,随随便便一打扮,就胜过仙女,倾国倾城。”
卫如诗今日穿一身苏州缎面纯白色襦裙,裙摆处几朵红梅傲然而立,行走之间一股傲气,风仪盈盈,颇有大气端庄之感,头上也梳了个精致的飞仙髻,肩上垂一绺,显得飘逸若仙,这一个对比,就将卫如锦的花团锦簇比了下去。
卫如诗被她一夸,自也有几分喜上眉梢,却只是抿唇一笑:“作为女子,美貌固然重要,修为却应更出色才是。”
卫如锦讪讪点头附和。眼中闪过一抹不甘,却很快隐去。
马车停在府门外,一共两辆。由于是莫先生的考核,只让考核的孩子们去,所以秋氏只将三人送到府门外,卫如诗独自一辆马车,卫如锦和卫如微共乘一辆,跟了四个丫鬟两个老妈子以及两个护卫和车夫,其他人都没跟随。
吟风亭本是个才子佳人们吟风颂月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一个偌大的翠湖,湖中心立着一个雕梁画柱十分大气的凉亭,面向四方处皆有九曲长廊延伸而出,在湖面上盘成四龙交颈之势,极为大气。湖中夏季之时荷花婷婷,极为风雅。
但此时已是秋末,荷花池倒是凋零萧条,除了岸上成排的青松不老外,也就剩长廊两侧的各色菊花让此处盎然生机。
几人在吟风亭外几米远便停了马车下来,远远便能见到吟风亭里竟聚集了不少人,多是穿着华丽的富家小姐,而丫鬟下人则被摒弃在亭外,倒是将长廊站满,看起来颇为热闹。
卫如诗当先,卫如锦和卫如微跟在身后,步履端庄地往亭内走去,才走到廊前,便被人拦住了去路,卫如诗出示了一张请柬后,才被放进去,但卫如锦和卫如微却没能进去。
卫如锦倒是无所谓,卫如微却是气歪了嘴,面上却不敢表现出来,走回马车上,做好。
卫如诗在外,是颇有几分聪慧之名的。
这都源于她的外祖,外祖任翰林院侍郎,学识颇丰。其母秋氏承其衣钵,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京中也是有“才女”盛名的,而卫如诗不仅天赋惊人,更是刻苦爱学。去年随母亲去赴京中贵族圈举办的牡丹宴,当时宴会主人要求进牡丹园众人题诗一首才肯放人入园,秋氏自然当场作诗一首,到了卫如诗这里,看着她年纪小,本想给她特殊,谁知她却紧随秋氏之后和了一首,惊艳全场,因此而闻名京都,被称为“小才女”。
廊下侍者接过她的请柬一看,是卫如诗,当即惊讶出声:“没想到闻名京都上下的小才女卫如诗,不过才六岁年纪!”
这一声惊讶赞叹顿时引来他人观望,个个脸上都露出惊讶神色,显然有些不信。但他们不过是各家小姐的随从,自也不会对别人家的小姐指指点点,惊讶过后便各司其职。
卫如诗含笑大方道:“小女正是卫如诗,麻烦侍者引路。”
侍者一路将她引至吟风亭,吟风亭中已有几个世家高官小姐坐着了。
他们都是高官世家之后,最见不得别人名声胜过自己,一听卫如诗来了,竟齐齐有排挤之意,总共五张石凳,本还空着一张,见卫如诗来了,一旁的一个粉衣女孩直接将脚搁在上面,:“哎哟,我的腿酸死了,我得揉揉!”
其他人立即哄笑起来,有一人攥着帕子笑道:“随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