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红楼女人奋斗记>第45章 贾琏的妈(1)

再一次以同样的方式虚弱去世再清醒过来,再一次换了种新身份,要让秦桐说句掏心窝子的话,那就是真心有点疲惫了。尤其这回的身份—贾琏的母亲还是那样的棘手,上有偏心眼的公婆,下有虎视眈眈不怀好意的小叔子一家,唯一的同盟战友丈夫贾赦却是个只会拖后腿立不起来的男人,真是怎么想都只有一句话了:累感不爱,人艰不拆!

唯一可以欣慰的是,这次的任务很熟悉,她都做过几次了,那就是要照顾好原身的两个儿子!对的,是两个儿子,原著里早夭没出现的贾琏的兄长贾瑚还健在,今年都三周岁了,依旧虎头虎脑的活蹦乱跳着。而原身的小儿子后来会被命名为贾琏的小屁孩还是一枚新鲜出炉的婴孩,甚至连洗三还没过,也就是说,现在,秦桐还要坐月子!对此,满心悲愤的秦桐只有一句话了:“草泥马啊!”

第二天,荣国府大房新添的小少爷洗三,由于这个是次子了,所以这个宴会的规模明显就不能与他兄长的那次相比了,也只是宴请了一些亲近的几家亲朋好友,但是作为嫡嫡亲的外祖家,张母表示:还是要隆重的对待的!所以她不仅带来了两个儿媳妇,还把相好的几个妯娌侄媳等都给拉来做面子了。

张母很欣慰,本来么,闺女嫁进根基浅薄的贾家,本不是张家的本意,更不得她的欢心,可是据几次闺女的回报,都说过得很好,而她亲眼见过的两次,亲家母待自家闺女也都是那么的和蔼亲和,如今闺女又连为贾家添了两个男丁,·····她有再深的隐忧如今也没有了,她相信闺女在贾家过得很好了。

可是,这种欣慰满足感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再一次出现在她面前的闺女是那样的憔悴疲惫,连说几句话也似是下一刻就会断了气似的无力,一副操劳过度不堪承受的模样。张太太只觉得一颗心疼得像是被揪住了似的,她捧在手心娇养的闺女哟,这是怎么了啊?

秦桐是故意的,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她甚至还饿了两顿饭还熬了一整夜!原身是个孝顺的乖女儿,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委屈,面对关心自己的慈母也只是报喜不报忧,唯恐娘亲担忧她。可这回,芯子里是秦桐了,她不要延续原身的好强爱面子了,她就要把自己的悲惨处境呈现在娘家面前,让他们都看看,贾家把她逼迫到何种绝境了!让他们愧疚,让他们心疼怜悯她,让他们全力支持她·······

之所以这样说,其实是有个原因的。话说,张家是根正苗红传承悠久的清流士族。远的不说,张家老太爷,也就是原身的祖父,是正一品的太傅,是帝师,皇上见了这位老爷子也得尊敬的称呼一声“张师傅”,张家大老爷,原身的父亲,是正二品的礼部尚书,原身的两个嫡亲兄长也分别是从四品的内阁侍读学士和正六品的都察院都事,包括原身的叔伯堂兄弟,都是纯正的文官文职。

所以在这样的张家面前,以战功得爵的贾家是怎么看都有着一种浓浓的浅薄的暴发户的气质,本来吧,就是形同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家,就是互相都看不惯,但谁也没碍着谁,也是无关紧要的路人了。但是,却在一次随驾狩猎时,国公爷贾代善很是机缘巧合的救了张老太爷一命,这个这个,老话里有的,救命之恩,以身相报!所以在贾代善厚着脸皮来为嫡长子求亲时,张家只好把正好适龄还没定亲的原身嫁给了身无寸功连一技之长都没有的纨绔子弟贾赦!

原身是为张家报恩才嫁进贾家门的,这是孝道,这是无可指摘的仁义,可是,不可否认的是,张家得了好名声,却牺牲了原身的幸福!即使随后张家给了原身十里红妆,即使一直以来张家也没断了关怀原身,但原身面对着与自己价值观人生观都格格不入的婆家,面对着窝囊废柴还是酒色之徒的丈夫,她是压抑的,她是悲愤的,她是不幸福的,也所以,原身去了,她秦桐来了!那么,如今,为了她的任务能圆满完成,她也只好慢慢收回张家欠原身的债了。

秦桐本就想要示弱好大打亲情牌,所以,这一回,她没有像原身那样禁止陪嫁嬷嬷丫鬟们像娘家人诉说她的苦她的委屈她所遭的罪,反正如今这屋里都是她的娘家人,而她的“好婆婆”和她的“好妯娌”已经把其他的宾客都招呼走了,她们都这么配合的留出场地来了,那她还客气什么?

秦桐算了算,留给她的时间可真不多了。国公爷贾代善前一段时间得了一场风寒都卧床休养了半个多月,可见贾代善的身体已经快要油尽灯枯了,而在贾母领导的后宅内,已经开始悄悄地流传着荣国府未来的当家人是好学有才的二老爷贾政可不是无能无才的大老爷贾赦的传闻,虽然红楼原著里证明荣国府的当家人还是被贾赦得了,但是荣禧堂可是被贾政住进去了,所以,为了当个名副其实的荣国府传人,作为她的娘家张家,即使想要独善其身不愿意搀和进来,她也不想要答应了呢·····

张母一边仔细的听着一边哭得不能自己,她是真心疼爱这个唯一的闺女的,想当初,张大老爷说要把闺女定给贾家,她可是头一回忘记了女则女戒,家暴了丈夫!可是,这是她公公老太爷定下的事,张家全体人员通过的决议,她再心疼再不愿也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闺女上了花轿进了贾家门,本以为,贾家就是眼皮子浅了一些,看在张家树大根深的份上,他们贾家


状态提示:第45章 贾琏的妈(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