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得不错。这个问题的确已经引起了我国的海军和陆军的注意。”史迪威点了点头,说道。
实际上刘建业所提出的这个问题,的确早已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从1942年中期,在麦克阿瑟和美国太平洋舰队之间,在关于美国如何向倭国展开下一步的战略进攻上产生一些分歧,当时麦克阿瑟就向美国参联会提出一个计划,即利用美军南太平洋前一阶段的战果,夺占拉包尔,取道新几内亚或菲律宾向倭国本土进攻,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
对于这个计划,以尼米兹为的太平洋海军舰队表示反对。太平洋战场历来是美国海军的舞台,作为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尼米兹也应该享有更多决策的权利,但自从与倭国开战以来,美国陆军也投入了大量兵力参与作战,而声名显赫的麦克阿瑟上将更是在澳大利亚设立了自己的司令部,指挥南线的对日作战,他与尼米兹之间的争论,实质上就是美国陆、海军之间的权利之争,对此罗斯福只有采取折中方案,麦克阿瑟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担任中太平洋战区司令,以夏威夷为基地,率领已太平洋舰队为主力的部队,在中太平洋的海域作战,实施自东向西的进攻攻打日军的内防御圈;麦克阿瑟将以澳大利亚为基地,率领以美国陆军为主力的部队,在南太平洋群岛由南向北目标直指菲律宾,两支部队在太平洋上构造一个t字形的攻势。陆、海军相互配合,各自拥有相互独立的指挥权。
麦克阿瑟对这种场面的出现十分不满。他在给马歇尔的电报中坚持说:“从全面的战略观点来看,我相信太平洋进攻行动的最有利路线应是从澳大利亚出经过新几内亚到棉兰老岛。”他认为,沿着这条路线作战将绕过敌军据点,并可得到陆基航空兵的有力支援。而两条路线同时并进,其结果是目标和力量分散,扩大了战争,增加了伤亡和代价。麦克阿瑟从巴布亚战役中得出结论说,陆海空军必须完全彻底地协同作战。这种立体作战的形式是,通过占领前进基地,测算轰炸机的前进路线,以使中短程轰炸机可在同等距离的战斗机掩护下进行战斗。前进的每一个阶段都以一个机场为目标,作为下一个进程的垫脚石。当航空线向前推进时,在空军的掩护下海军又获得了敌人的海上交通线。这种作战形式的要求是“避实击虚”,即避免以大量的伤亡进行正面攻击,而是打击敌之薄弱部位,“乘虚而攻”,进而切断补给线以孤立敌军,使其无所作为,软弱无力,自行消灭。这一指导思想使麦克阿瑟形成了对太平洋战争的战略概念:在有限的兵力下,进攻部队不脱离己方空军的掩护,沿着前进的轴心线,向几个重要目标外围做跳跃式进攻,即所谓“蛙跳战术”。他说:“这同所谓的‘越岛作战#o39;恰恰相反。后者是以直接的正面兵力迫使敌人逐渐向后退却,其结果必然招致重大伤亡。现在不必向敌人控制下的众多岛屿横冲直撞。‘越岛作战#o39;损失巨大,进展缓慢,不符合我的以最低代价尽快结束战争的理想。”
“众所周知,在陆战场为主宰的几千年时间里,战争双方的对抗是一场界限分明的角逐。无论是攻城掠地还是摧城拔寨,在指挥员的思维里,始终存在着一条明确的战线。作战双方都立足于自我之营盘逐次推进,依法用兵。如果我们能够抛弃这种传统思维,把灵活与节约兵力结合起来,在部队不脱离己方的空中掩护之下,沿着前进的轴心线,向几个重要目标外围作跳跃进攻,使用由舰队支援的空、地打击力量出奇不意地对几个主要目标实施大规模攻击。从广义上讲,我们可以谋求用突破敌人内部防线的方法来割裂并摧毁所谓的‘大东亚———南海倭国帝国’。由于我们缺乏同倭国正面作战的设施,所以我建议对倭国的坚强据点不做正面攻击。对每一次战斗,我们所谋求的应该是获得时机迂回到敌人后方,打击其翼侧,切断敌人的补给线,借助海空军力量,运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越过不重要的岛屿,向深远纵深的主要目标实施攻击。我们将彻底抛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种消耗人力的正面攻击,把战争拉回到拿破仑时代的机动作战。”刘建业说道。
刘建业的想法实际上就是麦克阿瑟所极力主张的“蛙跳战术”。作为陆军的高级军官,史迪威对于太平洋战场上陆军和海军之间的这场争执也是有所耳闻。
“你的想法和麦克阿瑟想法可以说是如出一辙。我很难相信你居然没有过任何的陆海空立体作战经历。你的头脑里到底有多少神秘的东西?”史迪威叉着手,说道。
“是吗?我也只是在这里看到了一些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