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成立了保安司令部的伪军就有所不同了,打了败仗自会有小鬼子找唐仰杜的责任,所以责任有所明确,山东伪政fu对手中的武装力量也开始重视了起来为了保证好地控制山东地区,唐仰杜在征得日军的同意后在山东地区进行了大肆整改,在行政系统方面,唐仰杜将道市、县及基层行政组织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大与健全
第一次武汉会战后,日军在山东的军事力量的加强,使山东伪政权控制区明显扩大尤其是在前一段时间将山东地区所有的中国反抗力量全部击溃或者驱逐出山东以后,日军对山东的控制区进一步扩大,所以这也要求唐仰杜政权的行政机构必须得到相应的扩大与加强再者,日伪虽然在全省大部分县建立了县政权,但真正能在全境推行政令的县并不多,多数县是伪政权、国民党政权、**政权三方并存、争夺的局面这也要求地方行政机构特别是基层组织的加强与健全,以增强控制力量基于此,唐仰杜大力调整了地方行政系统先出台的是道区划的调整与增设1939年2月,省公署提出改4道制为10道制的方案,4月,道区制正式实行:登州道道尹张化南,1941年11月易为常之英,1943年10月易为肖彝元,驻烟台,辖10县及烟台市、龙口特别区、威海卫特别区1943年,废除道与市、区之间的隶属关系,烟台市及龙口、威海卫特别区归省直辖、莱潍道道尹常之英,常调登州道后易为刘东秀,驻潍县,辖8县、青州道道尹方永昌,1944年8月易为王子枫,驻益都,辖11县、沂州道道尹王九思,1944年7月易为周庆余,1945年1月易为王峰青,驻临沂,辖7县、兖济道道尹朱泮藻,1942年11月易为王绍武,驻济宁,辖12县、泰安道道尹杜中,1943年9月易为杜杰,驻泰安,辖7县、曹州道道尹赵君弼,赵调任省公署宣传处长后易为朱经古,驻菏泽,辖13县、东临道道尹王永苍,1944年9月易为董政华,驻临清,辖17县、济南道道尹王露洪,1942年10月易为郝暄,1943年10月易为常之英,1945年5月易为宋介,驻济南,辖7县、武定道道尹刘景尧,1943年10月易为张光沐,驻惠民,辖13县
为了讨好日本人,唐仰杜在伪山东政权道公署各设日人联络员1人,“负联络指导之责”,实是道县政权的实际控制者1944年,成立青州特别行政公署和张店地区专员公署,原设青州道公署取消,变为9道1特别行政公署及1专员公署济南市公署仍归省公署直属,市长朱桂山
在扩大和健全道机构的同时,唐仰杜还出台了一系列县政建设的措施,进而通过县政推动基层组织的强化唐仰杜沿袭国民党政权统治办法,将全省105县分为三等,视情形给予不同的要求和待遇,像阳谷县这样有资源的县就给予高于一等的待遇,像一些没有任何资源并且地处偏僻的县区就给予低一等的待遇一般来说像韩云华这样的八路军不对一般会找一些差一点的县区展,这些县区的日伪实力比较薄弱,但是也有例外就像韩云华这样选择富裕一等的县城的八路军也不少,因为这样富裕的县区物产也丰富,人口也不缺少,十分适合军队的展当然相对于的收到的阻力也就大了不少,这从韩云华所部到达阳谷县之后生了这么多场战斗就可以看得出来1942年后废除县等级制为促进县政工作,省公署还采取了规划“县政模范地区”的措施自1944年1月1日起,县、市公署改称县、市政fu,县知事改称县长
县政权负组织基层组织之责马良时期的区乡镇长制度或称邻闾制度,不过是简单的连坐式管制,像马良那样的封建军阀也就只能想得出这样愚蠢的制度来,和封建时代的连坐制度实施后所产生的所有的弊病一样,实施连坐制度后的山东迅陷入了恐慌之中,所以这种愚昧落后的制度也就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便自动消失了
唐仰杜时期开始推行保甲制度,建立保甲组织,并与区乡镇长制度密切结合,作为强化基层组织的主要措施保甲制度是集地方行政、军事、经济活动为一体的组织制度,组织结构大体是:以户为单位,户设户长;10户为甲,设甲长;10甲为保,设保长及副保长;一乡或镇为联保,设联保主任甲长由户长推选产生,保长以原有之村长充任,同一村庄有数保时,加设副保长,联保主任由乡镇长充任各县保甲以县知事为最高监督长官,县警察所长承县知事之命,推行全县保甲事务,各区警察分所所长承县警察所长之命,推行各区保甲事务,监督该区内各联保主任,各联保主任监督各村保长,保长监督甲长,甲长监督甲内务户,以此层层负责以至于各户及每一个人
为了保证管辖到每一位居民,唐仰杜政权还将寺庙、船户、矿山、公共场所及分散住户分别编组为特殊保甲这样,保甲便成为自上而下的统一的组织系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