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祸害大清>第四百一十章 胖子霸京师
也就是把金粉和水银混在一起涂在铜椅上,再把水银烤干,金粉就牢牢的鎏在龙椅上了。”

“原来是鎏金铜椅啊,我还以为是纯金龙椅。”卢胖子显得有些失望,挥挥肥手说道:“不过也不奇怪。如果是纯金的,满狗太皇太后那个老妖婆,怎么可能留给本王?”

说罢,卢胖子又吩咐道:“紫禁城的事这么办吧,把大小宫殿都清理出来后,除了武英殿外全部封存。把武英殿打扫整理出来,充当本王在北京的临时行辕,本王在那里料理政务军事,其他的宫殿如何处理,等以后再说。”

“谨遵王爷钧旨。”胖子军文武一起抱拳答应,也一起悄悄松了口气,明白卢胖子终究还是有篡位的野心,只是觉得现在时机和不成熟隐而不发——不然的话,如果卢胖子真的无心篡位,就应该找一座京城里的王府住下来。现在卢胖子封存大部分的紫禁城宫殿住进武英殿,既堵住了天下的悠悠众口,又等于是暗示胖子军的文武官员,卢胖子随时都可以搬进乾清宫里去安家。

当然了,也有投机钻营者当场双膝跪下,流着眼泪恳求卢胖子登基称帝,卢胖子也自然大吃一惊,赶紧把这些投机份子骂一个狗血淋头。表示自己身负吴老汉奸托孤之重,怎么能有那些大逆不道的非分之想?还要求这些势利小人闭上嘴巴,从今往后再也不许提到关于这种事的一个字,不然的话,一定重惩不饶!

总之一句话。当皇帝比挑粪种田的农民辛苦多了,自古以来的皇帝都是为了天下苍生才不得已坐上这个位置,咱们的卢王爷没有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伟大胸怀,又怕辛苦,所以皇帝这个苦差事还是留给洪化皇帝算了。至于洪化皇帝能不能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下去,就要看他自己有没有运气活着来到紫禁城坐这个位置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胖子军主要就办了三件事,一是剿清北京内城的残敌。二是安抚北京外城的汉人百姓,搜杀逃进外城藏身的螨清旗人,三是打扫北京战场上的尸体,以免这些尸体引发瘟疫。

胖子军消灭残敌和屠杀内城旗人当然是得心应手,解散军纪七天,结果还不到四天,整个北京内城里除了少部分被掠为营妓的旗人女子外。就已经找不到一个活着的旗人了,逼得胖子军不得不在第五天封刀止杀。 安抚外城的汉人百姓也十分顺利,饱受民族歧视的外城百姓虽不一定全都发自内心的拥戴胖子军解放者,但也不会去螳臂当车拿刀和胖子军拼命,胖子军的安民告示一出。维持外城治安的胖子军巡逻队再一上街,北京外城的市面也很快就安定了下来。躲藏在外城的螨清旗人也一个接一个的被揪了出来献到胖子军面前,然后接受他们应得的惩罚。

还有无数的文人士子,螨清汉官,云集北京等待科举的各地贡生举人——比方说大名鼎鼎的王致和,也争先恐后的涌到胖子军面前,请求为胖子军效力,期盼着以此为契机成为新朝权贵。但也是他们的运气,急需人才组建新朝班底的胖子军对他们基本上是来者不拒,很多人都如愿以偿的成为了胖子军的低级文职官员。

惟独比较麻烦的是打扫内城战场和清理死尸,因为恰逢夏季的缘故,很多死尸在北京城破的第二天就开始了**发臭,逼得胖子军不得不在第二天就开始了打扫战场死尸的工作,运到城外东郊的左家庄化人场焚烧,但随着对螨清旗人的报复升级,胖子军的辅助军队就开始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了。还好,人口众多的直隶京畿什么都不缺,就是不缺人力,一天三斤米二十文的工钱开出去,马上就有成千上万的百姓加入了胖子军的收尸队伍,把内城死尸清理一空,拉到城外焚烧或者深埋。

七月初八到七月十三这五天时间里,胖子军究竟在北京内城里杀了多少旗人,一直都是胖子军的最高机密,参与统计的胖子军官员外和卢胖子本人都对这个数据三缄其口,而当这些人都故去之后,就只有卢胖子的嫡系子孙才有资格知道了,并且从来没有对外解密。这是后话,这里略过不提。

再随后的几天,没等胖子军主力再次出动,收到胖子军攻占京城消息的京城周边各府各县就已经纷纷送来了降表,主动剪去了老鼠尾巴向胖子军投降。卢胖子来者不拒,全部接纳。还传檄直隶诸城,表示只要主动投降的,包括螨人官员将领在内,只要不是四姓恶奴,都可以饶命不杀,原级留用。但如果胆敢违抗,北京内城的旗人就是他们的下场!

檄文传发出去,降表降书更是雪片一样的飞进北京,飞进卢胖子在武英殿中的临时行辕,除了驻守山海关的螨清庄亲王博果铎之外,包括居庸关、张家口和古北口这些咽喉地带的螨清将领官员都主动剪辫寄书,向胖子军交印投降——不过这也不奇怪,杰书此前为了死守京城,早就把这些地方的清军彻底抽空了,要害如古北口。总共也不过只有几十名清军镇守,这些地方的清军将领再不主动投降,真要等胖子军去砍他们和他们的脑袋,去骑他们老婆女儿的身子?

如此一来,胖子军光复华夏旧土的速度自然更快,攻下京城不到一个月时间,明长城张家口以西的土地就全部回到了胖子军的手中,长城上的大小关口除了山海关之外。也全部落入了胖子军的魔爪。而与此同时,长城以北的蒙古诸部也再一次发挥墙头草本色,纷纷派来使者觐见卢胖子,试探卢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十章 胖子霸京师--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