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立隋>第四十六章 暗涌(三十八)第二更5500字求收藏!

李靖用兵,神鬼莫测。

在接到杨浩的军文之后,李靖立刻做出了安排。

首先,是杨善会部五千人,自东平郡鄄城秘密潜入东郡,直奔东郡郡治濮阳县。

而孟海公则带着本部人马由济阴郡穿过,经由济阳,攻击东郡匡城、封丘。这样的战略目的在于切断单雄信的后路。至于李靖,则亲自带着兵马在离狐县与单雄信对峙。

此时,王世充派出的粮草官刚刚将粮草运输到离狐。单雄信也已经招集了败兵,计有三万多人,有了充足的粮草,还可一战!

经过斥候的探查,单雄信知道,这次隋军的主帅就是李靖。虽然对李靖了解不多,可是单雄信也不敢轻易的出击。前不久,仅是此人的先锋就让他吃了一个大亏,主帅恐怕更厉害吧!这就是单雄信的想法,只是让他奇怪的是,隋军只是驻扎在离狐县外数里之外,然后就按兵不动。

隋军按兵不动,让单雄信越发的怀疑隋军一定有诡计,所以他不得不派出大量的斥候遍布在离狐县四周,不断的探查消息。

可是,单雄信派出的郑军斥候,并没有探听到什么消息,反而损失了五六十名的斥候。因为,隋军的主帅也派出大量的斥候,封锁了线路,目的就是不想让单雄信和外界沟通。只是,单雄信虽然明白李靖的想法,可是他毫无办法,因为他对隋军的情况一无所知。

在不明白隋军究竟在做什么的情况下,单雄信是不敢出兵攻打隋军的。只是,单雄信也不会就这样等待,所以,他派出了陈智略、张童儿诸将,各自带着本部人马,互相呼应着,缓缓的沿着离狐县的四周分散探索,试图找到隋军的蛛丝马迹。

早有斥候探听到单雄信的行动,所以李靖只是派出了少量的人马,在离狐境内的芦苇荡、山脉之中广插旗帜,故布疑阵。

陈智略、张童儿诸将看到芦苇荡、群山之中,隋军的军旗数不胜数,心中更是大惊,还以为隋军早有布置,那里敢深入芦苇荡山脉之中探查?他们只是远远的看着隋军的旗帜,各自惊魂未定。

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单雄信感到十分后悔。他后悔的是,为什么要领兵出战呢?这还真是伤脑筋啊!因为如今摆在他面前的,不是敌人有多凶残,而是对未来的不掌控。单雄信是一个猛将,却非一个良将,对于他来说,冲锋陷阵,是他最大的本事,可是要论到与敌将斗智,安抚军中士卒,逊了就不止一筹了。

在雷夏泽一战之中,郑军已经对隋军产生了一定的恐惧感,谁又知道,在离狐县的四周,究竟又有什么埋伏呢?

军心不稳,单雄信只能等待,期望郑军恢复了士气再战,反正粮食刚刚送到,暂时没有缺粮之虞,单雄信等得起。他出兵的目的不就是想要将隋军阻止在东郡之外吗?

一日,两日,三日,四日,时光如流水,在单雄信的等待中,数日就这样过去了。单雄信并不知道,东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杨善会一路轻骑,昼伏夜出,一路上严密控制了消息,不过一日,就赶到濮阳,旋即发动了进攻。东郡郡丞王轨措不及防,顿时被杨善会攻入城中,只得束手被擒。濮阳一下,卫南不战而降,白马旋即也落入了隋军之手。卫南、白马的陷落,使得隋军控制了大河南岸的渡口,杨浩的大军得以顺利的渡过了大河。

与此同时,孟海公的大军也是攻克了匡城、封丘,几乎完成了对单雄信的包围,只要韦城、灵昌两县一下,单雄信届时就成了瓮中之鳖,只能任由隋军宰割了。

这就是杨浩与李靖商议的攻伐王世充的战略。从地理上来说,荥阳郡与东郡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隋军想要南下,就必须要夺取这两个地方。当然,从河内郡南下洛阳,也是一个选择,只是那样一来,因为大河的阻碍,隋军有可能就是孤军深入,一旦郑军固守洛阳,分兵袭扰隋军粮道,同时四方兵马勤王,对孤军深入的隋军反包割,那么隋军必定陷入苦战,有可能全军覆没。

这样的行动太过于冒险,虽说兵法有出奇兵一策,可是很显然,隋军如果采取这样的策略,最后收益的只能是敌人,留给隋军的只有失败。

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从已经是隋军治下的东平、济阴两地出兵,一举夺下东郡,这样,被阻隔在大河北岸的隋军主力就能渡过大河。这样一来,郑军最大的依仗就失去了,妄想通过大河抵御隋军的企图就落空了。

在隋军渡过大河的时候,洛阳朝廷派出的援军还在晃晃悠悠的朝着东郡出发,刚刚走出虎牢关,而带领这支军队的主将正是太子王玄应。

隋军攻取河内郡的消息,传到了洛阳,随后是徐世勣投降的消息,这些事情,王世充都知道,所以在召集群臣商议之后,王世充果断的派出了援军,并让太子王玄应为主帅,副帅则是荆王王行本。荆王王行本是他地哥哥王世伟的儿子,素有谋略,王世充让荆王跟随,也是为了让王玄应成长起来,毕竟日后的大郑江山是要交给他的。

带足了五万人马,太子王玄应一路晃晃悠悠,朝着东郡出发,在他看来,隋军有大河阻隔,定然不能过河,毕竟,白马、卫南等地的郑军还是有不少。

这一带的大河汹涌,并不是凭着人多,就可以任意的过河,所以他王玄应不急,浑然不知隋军已经渡过了大河。

在荆王王行本的劝慰之下,王玄应这才加快了


状态提示:第四十六章 暗涌(三十八)第二更5500字求收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