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二百八十二章 鱼鳞塘

有人哭,就有人笑。

张夏这几天让鞭炮声炸得心烦意乱,治理钱塘江工程浩大,一南一北两边江堤长达两百多里路。从南边的鸣鹤盐场开始,到暴风镇到萧山、杭州,这都是次要的,南边一直以来受的灾害不大,关健是北边,从青暾盐场就要治(在南汇西南,但南汇与川沙此时全在大海里),一直到金山、宁海(浦东机场南几十里处,海盐南十几里处,后来全部变成钱塘江湾)、岩门山、赭山(后来在南岸萧山,但此时在北岸盐官)。

牵连四州,直接的县达到近十个,朝廷给的钱又不多,张夏迫于无奈,知道钱氏笼石法很好,但不敢采纳全线的石塘法,继续混合使用柴塘、草塘与土塘。

这样做风险很大的,必须每一寸堤岸经过细细考察,什么地方当用石塘,什么地方可以节约成本,使用草塘与土塘,都要经过反复的考察推敲。

唯一朝廷给他的便利条件就是一个旱队,北宋在军队中设置了一支两千人的部队,叫捍江兵,专门用来治理钱塘江海塘。

军队有两个好处,一是专业部队,技术水平高,可以做到一当五,二是朝廷出费用,不向百姓征多少税,也仅向百姓征少量的力役,百姓无横赋之压。

但有许多地方还是让他担心,比如杭州城方向。

杭州城就在钱塘江不远的地方。一旦这里的江堤被冲垮,他可不相信什么天象,若遇到天气恶劣之时,就是修了石塘,也未必管用,照样垮,一旦垮掉,自己后果不堪设想。

自己死了,子孙都会悲催。谁叫自己没有后台。

偏偏这时候举州在准备欢迎那个新知州。

这是修堤·非是筑圩。

只要有足够的力量,都能将太湖圈起来。可海潮有多危险。

张夏的想法很偏ji,真将太湖圈起来,少了这个大蓄水池·非得出大事。

但是张夏暗中在替郑朗捏着一把汗。

太平州是一场奇迹,不得不承认事实。

但太平州是江南一个小州,仅三县人口,若不是圈圩只有三万户多一点儿,不足三万一千户,有背景的人家不多,当初郑朗前去·百姓除了好奇,也没有抱多少希望。这是杭州!一切恰好颠倒过来。

对此张夏很是熟悉,因为他本来就是萧山人氏。

也没有看衰,毕竟郑朗在太平州所做的事情已经能称为奇迹。

这一行以他的本事,不会太难,也不会太易。并且民意如此,作为一个大臣,最理智的做法是要主动回避·一是为了避讳,你不是做知州知府,以后还要做宰相。声望太高了也不好的。民心所盼如此之浓厚·更要回避。夫妻之间还会吵一个嘴,罗嗦几句,况且是官员与百姓之间。就象你去太平州一样,为什么会处罚几户立威?不明智的选择,天下那么多的州府,为什么非要来杭州?苏州可以去,秀州、明州、越州、扬州、湖州、江宁,这些州府都很不错的。杭州是繁华,但它已经达到了极致。比如商税,杭州一年在十二万贯钱·江宁是五万七贯钱,越州是两万七千缗钱,象偏远的封州不到两千缗钱。

郑朗说的chù_nǚ地他没有听说过,可知道越是真空地带,庸吏会发愁,但能吏越会起政绩。

杭州都到了如此的极致·再比如酒税,四京只有一百万贯,京东西四路各五十万左右,河北两路八十几万贯,利州与梓州只有几万贯,夔州则无,然而两浙路达到了一百九十万贯,百分之四十集中在杭州。

盐两浙路一百多万石,杭州也要分去十分之一强。以及市舶司的收入,两税的收入,两税收入针对的是农民,杭州很少的,远达不上越州,甚至不如湖州,可还有一个税种又是雄冠东南之首,城廓税。以及各监收入与矿藏收入,构成了杭州收入主体。但这些收入多是杭州本州不好动的。

这种情况来做什么?

有本事点缀出几朵花,放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杭州,也展现不出来风采。

想不明白,翻看着手中的图纸。

钱塘江最怕的就是六到九月,风暴多,潮水大,最容易出事的季节,然而工程一直未修好,只好马不停蹄,将一些关健的地方先抢修起来,以准备应付将要到来的汛期。

忽然门房走进来,禀报道:“阿郎,门外有两少年求见,说他们是即将赴任新知州郑郎的学生。”

说着递上来两份拜帖。

张夏有些不解,据他所知,郑朗没有动身,为什么让两个学生先来?

看着拜帖上两行秀丽的小字,苦笑一下道:“让他们进来。”

不但这两个学生张夏不得不看重,随后来的一系列官员,他都不敢小视。杭州城以后有的热闹。

一会儿王安石与严荣被带了进来。

对这两子张夏很慎重。

郑朗所写的那本书,几个学生先后参与,也能看到轻重,发言最多的似乎就是这个王安石,其次是司马光,两子扬名已久,不知道xing格有没有变得沉稳起来,但在郑朗六个学生当中,唯有这两子出息最大。

严荣也不是打酱油,从京城得到的消息,说是副相陈执中有一yòu_nǚ,不知道怎么的,在京城里就与严家订了亲事。

这让张夏很汗颜。

女婿以后越来越难捉了。还没有科考,就要去捉······

但内情比他想的还要复杂,陈执中此女是乃是小妾所生,地位要低些。不过陈执中升为副相后,水涨船高,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二章 鱼鳞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