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在严记客栈里好几天,就在想这个问题。
想来想去,发现了一个秘密。实际西夏想对付它真的不难。以西夏军队的战斗力,民族的凝聚力,国家的财富,人口的基数,皆远远不如宋朝。或者将领,平时看宋朝没有多少大将,一旦大战来临,有许多人懦弱,但也涌出更多的名将,就象春雨的竹笋,不知从哪里早出来的。
然而再一想,却是很难。
无他,想要打败西夏,甚至收复西复,只要做好了,也不是梦想。但有一个前提,必须打败宋朝的制度。
只要宋朝制度不变,想战胜西夏,根本不可能。
看了看瓦蓝瓦蓝的天空,郑朗有些苦笑,战胜宋朝制度?自己能做得到么?
又回到客栈,可没有多久,让小黄门减到皇宫。
这次皇宫里没有苗贵妃与小公主,多了几个客人,张士逊、章得象、李若谷、张观、宋库、王酸、夏守斌几位宰相,赵祯坐在正中,郑朗一一行过礼后,赵祯说:“郑卿,坐下。”
“谢过陛下”,郑朗坦然坐下。
赵祯又说道:“诸卿,继续。”
还是在说无吴的事。
有的说打,有的说和,张士逊则是一言不发,郑朗也一言不发。
赵祯听得烦躁,扭头看着郑朗问道:“郑卿,你有何意见?”
“延州有没有消息传来?”郑朗反问道。
张士逊摇了摇头。
对三川口战役,郑朗同样不敢说,看范雍能不能听进去自己的意见,听进去了,做了防备,就不会有三川口的悲剧发生。听不进去,悲剧依然会重新上演。
但这么久没有奏折传上来,大约凶多吉少。
其实罪盔祸首是朝廷的制度,还有一个人,杨偕!
本来没有这场悲剧的,张平上书说有二十万军队,那是包括有战斗力的禁军、乡军与蕃兵,甚至包括李士彬的十万蕃兵,朝廷真正驻扎在西北的军队,此时并不多,又被分摊在多处地方。所以延州被围,几路军队合力营救,只调动了一万多点军力。若再多一点,多那么一点点,刘平手中有两万人马,会是什么结果?
或者夏辣的提议若通过,提前半年训练一些强大的当地乡兵出来,又会有什么结果?而朝廷仅仅付出的是一部分钱帛与武器。
想到这里,郑朗说道:“臣有一个办法,能彻底消灭晃吴。”
“说来听听”,赵祯眼中闪过一线光亮。
“杨偕说霍去病仅率八百士兵,在匈奴纵横无敌,李靖三千军队大败突刻十几万人马,因为不需要西北训练土兵,似乎朝廷也同意了杨偕的说法。以陛下的英明,各位相公的远见,这样做一定有道理的,不如让杨偕亲率五千人马,真不行,让他挑选一万人马,这远比霍去病与李靖动用的兵力多上数倍。让他率领这些人马亲征无吴,一定会将无吴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