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明末风暴>一七九、岂向腐儒谈周礼(三)
见,这铁矿含铁量如何,另外,这铁矿易开采否?”俞国振问明了方位,心中在算了一下后又问道。

“俞寨主,单以含铁量而言,这些铁矿,怕是要再行筛选,开采难度也不少,若真要开此矿,不是一两百人可成的。”智一二倒是对此很清楚:“便是两百壮劳力,每日最多也只能开出一万斤矿石来,以老夫愚见,这一万斤矿石,能冶出两三千斤铁便到极限。”

智一二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对这里的铁矿判断,大约就是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含铁量,实在算不得好铁矿。两三千斤铁,在大明来说,当真不算什么,嘉靖十三年仅广东布政司一地,产铁量便高达三千一百余吨,而直至一百三十年后,欧洲产铁量最多的俄罗斯,在一六七零年的年产量也只不过是二千四百吨!

而且此时大明的冶铁技艺,也是冠绝天下,俞国振在与纪循讨论各种冶炼方法时,发觉大明工匠已经能使用坩锅,已经学会将治铁与炒钢连在一起,而烧瓷器的窑匠们,也已经设计出了原理类似于反射炉的“倒焰炉”。

俞国振现在要做的,就是让纪循反复摸索,制造出最合适的高炉与平炉,高炉冶铁,平炉炼钢。

新襄寨离窑场也只是两里许的水道,片刻就到了,俞国振这个时候赶到窑场来,窑场这边当然知道是有事情,不一会儿,纪循就到了俞国振面前。

当他从智一二那里接过铁矿石后,用舌头舔了舔,咂了咂嘴,又拿锤子敲了敲:“小官人,果然是铁矿石,这等铁矿石可用!”…。

“这样就好……咱们先试炼一番,我给你……半年时间,争取半年之后,能拿出合用的高炉来。”俞国振松了口气。

“半年绝无问题,咱们在襄安时,便已经设计出了图纸,如今一共建了五种高炉,只要矿石供足,甚至只需要三个月,便能摸索出最适用的炉子来。平炉也是如此,最多两三个月便成了。”纪循眼睛闪闪发亮,他是铁匠出身,却有一段时间不得不去纺纱织布,后来被俞国振简拔出来,负责窑场项目,唯一的儿子纪燕,如今也已经升为伙正,并且进入了教导队,明显是为提拔做准备,因此,纪循对俞国振是极为感激,做起事来也极为积极。

“安全第一,你要记着这一点,咱们并没有急到拿人命去填炉子的地步。”俞国振道。

旁边的智一二眼睛眨了眨,不失时机地插嘴:“不用人命,不用人命,我观诸位气血旺盛,若是炉子里有什么不如意之处,将指甲、须发剪下来投入炉中,也可取代人……”

纪循噗笑着看他,智一二泰然自若:“老夫在佛山、梅州等地,也为人看过炉子的风水,故此略知一二。”

“那么这位智先生不防看看我们这炉子的风水?”纪循道。

“罢了,不要逗智先生了,他勘矿也着实辛苦,既然这铁矿可用,那么接下来,便是寻人开矿。将岸,官府那边,你且去寻王知州,请他行个方便,另外开矿人手,可以灵山县招募。”

“是!”

“智先生,若是智先生还想赚上一笔,便请智先生在钦州周边,每寻着一处矿山,在下就奉上五十两白银为礼,如何?”

智一二连连点头,他给人看风水,最多也不过收得一二十两银子,而且还不稳定,一年难得有这样一次。寻矿虽然辛苦些,但只要有俞国振派着的家丁在,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危险。

俞国振吩咐完毕之后,胸怀大畅,有了铁矿,加上原本就有的煤矿,还有已经在廉州海滩上发现的石英矿,他的冶炼制造业已经不再是等米下锅了。

(分类月票榜掉到第十位了,哭着都求不出月票来啦……感谢王孙武阳、2000打赏。)

[.zuo20106]|[.]|[.guandao69shu-->


状态提示:一七九、岂向腐儒谈周礼(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