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永逸的解决蛮乱,这个噱头让太守府内一下子变的落针可闻,就连不懂政务的刘琦也明白,若荆南没有了蛮乱,其中的好处有多么的巨大。
尽管庞山民已经于诸人面前展现过无数次的神奇,可是诸葛亮却依然不信庞山民能完成如此壮举,蛮族边患,自古便有,大汉未乱的这四百多年里,无数任职荆南的太守,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山民兄长真有如此智慧,可将蛮汉之间的乱局,化解于无形之中么?
“五溪蛮的小蛮王如今已至城中客栈,待我等商议出个章程,便与之会面,如何?”庞山民说罢,诸人又是一愣,唯有黄老将军点了点头,道:“此事我可做个见证,只是先前老夫孟浪,射了那蛮族小王一箭,还请刘太守责罚!”
“责罚?”刘琦虽为太守,却从未责罚过别人,愣了半晌,才用求救的目光看了看诸葛亮,诸葛亮轻叹道:“老将军勿要急着领罚,我等可先听山民兄长细说此事。”
“老将军无须受罚,那小蛮王且不欲与老将军为难,我等又何必自己人为难自己人?”庞山民说罢,向刘琦挤了挤眼睛,刘琦连忙点了点头,道:“山民先生所言正是。”
“如此前事可不再追究,只是兄长欲解决蛮乱,且可做到一劳永逸,亮心中好奇,山民兄长计将安出?”诸葛亮心中急切的想要听听庞山民的计划,庞山民点了点头,对诸葛亮道:“稍安勿躁,此事可听我细细说来……”
也许在这个时代,一劳永逸的解决民族问题只有靠屠刀和鲜血,可是在未来的几千年后,民族问题虽然麻烦了些,却不是无法解决,庞山民拥有着超越诸人的认知,当然也不会一根筋的用现有的手段,去对付蛮人了。
授予蛮人土地,教导蛮人礼仪,知识,蛮汉混居,予以蛮人与汉人同等的地位……庞山民滔滔不绝的说起了种种不兴刀兵,便可民族融合的办法,让众人于一时之间,都愣在了那里。
许久之后诸葛亮的眼中异彩连连,赞叹不已,可黄忠与刘琦却久久的没有回过神儿来,二人还无法理解庞山民如此优待蛮人的策略,会有什么作用。
蛮人野蛮,且时常见利忘义,在黄忠与刘琦的眼中,蛮人就像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一般,汉人之前难道没有厚待过蛮人么?蛮人到时候不是遇到灾年,该作乱的时候,还会作乱?
“山民兄长,这计略比打过之后再行安抚的效果,怕是更好。”诸葛亮赞叹许久,心有戚戚道:“若此计成功,那荆南便再无蛮汉之分,只需数年之功,蛮人习性,怕是全化作汉人一般了,不仅为荆南增添数万人口,就连能征惯战的蛮军,我等也可募得不少。”
“孔明还是保守了……”庞山民笑着摇了摇头,心中暗道:这蛮患若是处理的好,无论是五溪蛮还是山越蛮,甚至远在江东抑或是西川的蛮人,得此消息,怕是也会想方设法与荆南取得联系,三地蛮人何止数万?若能大兴这蛮人教化之事,荆南地广人稀的窘境,便可解决。
不过如今只是谋划,若实际运作,却远不如庞山民所想的这么简单,任何时代,民族融合总会十分的漫长,有些民族也确如先前黄忠以及刘琦所想,如同养不熟的白眼狼一般,即便归附,怕是日后也会反复,只是庞山民有信心用时间去配合不懈的努力,彻底的把血腥的民族融合,变的相对平和一些,至少庞山民以为,无论在任何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应该漠视人命。
这是人之本性,与民族无关。
庞山民与诸葛亮商议了一阵,黄忠刘琦于二人身边如同听天书一般,只是看向二人的目光也变的渐渐尊重了许多,虽然黄忠与刘琦在政事上并不精通,但是二人隐隐能够感觉到,这二位士子若是谋划成功的话,再无蛮患的荆南,或许会掀开荆南发展的崭新篇章。
“山民兄长,安抚蛮人一事,且容我思量半日如何,至于那蛮人小王,我与太守大人明日再见,这半日时光,我欲细细思量,查漏补缺。”二人谈了半晌,诸葛亮沉吟道,“抚蛮之事若成,关乎千秋万世,兄长计划虽好,却是仓促了些,且行此事者,前所未有,我等也只好如兄长先前所言那般,摸着石头过河了。”
“此事孔明无需过于担心,如今大公子与老将军尽在,城中亦新募军马过千,可谓固若金汤,孔明协助公子政令长沙之外,若有闲暇,再细细参详此事便可,为兄以为,蛮乱之事,越早解决,对荆南益处越大,所以明日待大公子与你约见小蛮王之后,我欲与那沙摩柯,同去五溪蛮看看,一是向蛮人表示我等诚意,二则我可去看看那些蛮人,到底需要什么。”
“兄长又要行险?”孔明闻言,怫然不悦,刘琦和黄忠亦出言劝阻,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庞山民屡屡兵行险着,倒是让诸葛亮等人闻之色变了。
“小蛮王且不怕深入我汉家腹地,我若不去,岂不坠了我汉人威风?”庞山民闻言,摇头轻笑道:“我政务不如孔明公威,征战沙场更是不擅,如今荆南百废待兴,我能做的,也只有这行商之事了,此去五溪蛮领地,我欲再去做上一笔买卖,蛮人生活虽然贫苦,但是那只是他们不懂商贾之事,于我等而言,一个富裕的五溪蛮若能归附荆南,对于其余蛮人,更有说服力!”
庞山民言辞恳切,一副不容辩驳之色,黄忠还欲再劝,却被诸葛亮止住,如今庞山民的倔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