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总是要考虑最坏的局面。光靠陆军打苏德ri是很困难的,空军就显得更为重要,而空军的发展又和民用航空息息相关,所以空军部现阶段还管着航空局的工作,加大力度发展国内的民用航空工业。
国内现有的很多大型轰炸机都直接改型作为邮政运输机,用于运输紧急邮件和包裹,有一些则改为农药喷撒机和巡防飞机。zfu给予补贴,扶持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安置空军的飞行员。
这就意味着各省巡防军和jing察厅都会安置一部分的巡逻机。海jing方面也有巡逻机的安置,全面扩大飞行员的补充范围和就业率。
原则上,每一期的五年计划都是要新旧两位大臣相互协商而成。并且是以新大臣为主,旧大臣只是提供意见和补充参考,陈其采此时还在波兰,苏俄已经开启了反攻,帝国正在为波兰和苏俄担任协调工作,试图撮合双方达成和谈意见。
帝国在和苏俄达成停战条约之时,已经就波兰和苏俄的领土争端做出了协商,但这个协商结果并不能让波兰满意,而波兰的要求确实是太大。
苏俄对外国的退让也是要看实力的,当初对德意志帝国。现在对中华帝国的大退让都是基于对方实力强悍到惹不起的程度,你波兰又算个什么东西?
好心当成驴肝肺,波兰仗着有英法支持也不同意帝国的协商条件,帝国索xing就甩开他不问了,等波兰打了大败仗。现在又想要帝国出面协调。
贱。
也很贱。
如果不是波兰当初狮子大开口,帝国在欧洲的远征军现在早就撤回来了,也不至于到今天还要保留三十万的jing锐部队负责帮波兰保卫首都,而按照帝国陆军部的规划,帝国常驻外国的军队加起来也就应该是在三十万而已,13在中东。13在中亚,13在其他地方。
帝国之彪悍,如今真是不用说了。
只是陈其采这位新的陆军大臣迟迟回不来,陆军部的三期规划也一直没有推出来,估摸陈其采那边真是还要一年半载才能回来,宋彪在审批了海军部和空军部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后,就让总参谋部直接代替陆军部,将第三期的陆军计划拟定出来。
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陆军部负责规划,总参谋部负责执行其中的主要工作。
当了副总参谋长,直接就负责陆军事务的蔡锷亲自cao刀,效率很快,两天就将预案初稿提交上来,可惜被宋彪改了个面目全非,基本等于是打回去重新再做。
这不是蔡锷的问题,因为宋彪的考虑方向是二十年后的问题。
帝国的疆域已经扩大到1890万平方公里,加上海外保护地的扩大,陆军总员编制最低限度也必须是在270万的规模,z陆军占65,巡防军占35。
为了迎接最为残酷的世界战争,宋彪突破了下面这些人根本不敢突破的一些惯例限制,取消了整编师的设置,部分采取sān_jí制度,z陆军为一二级部队,巡防军为二sān_jí部队,巡防军开始增设更为主力的部队,布置在边疆地区,分减z陆军的压力。
z陆军的一二级部队编制都保持在正常的2.2万人的规模,装备水平大体相近,基本上就等于所有部队都全面向正规的主力部队发展,只要是z陆军编制都属于主力陆军,以ri常训练和考核成绩为一级部队的指标,每年额外有一部分可以自行调用的补贴。
随着现代装备的发展,陆军的后勤补给和快速机动作战都会质的提高,帝国陆军不在需要依靠增加数量来弥补轻机动快速作战中的火力缺陷,宋彪还是将帝国陆军的每一个步兵师都保持在2.2万人的规模,思路还是想要强化步兵师的总作战力,减少部队的编制数量,在战争期间通过扩大连队一级的数量,迅速将每个师扩大到五万人的规模,三到五个师就能扩大为一个集团军。
这样的好处是在战争时期不用大量增加番号和新编制部队,这是蒋介石在内战和抗战中最大的失误之一。说明蒋委员长还是完全不懂军事,增加一个番号,增加一个师级编制就需要一大批久经锻炼和考验的高级军官团队,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即便增加一个师的编制,却只能抽调一帮能力不及格军官担任将领,哪怕装备是第一流的。一打起来也是白白送装备的部队。
这样的部队一旦战败就将是从指挥部到后勤全部被灭,整个损失比死伤十万步兵还厉害。
如果只是一个主力师不断消耗士兵,指挥和后勤系统都还是稳固的。那就只需要补充新兵即可,顶多是随着老兵的减少,战斗素质会有所下降。整体战斗力下降还是不多的,随着战争历练,只要保持方法和合适的训练,采取合适的战术,整体战力甚至不会有下滑。
蒋中正不懂军事,不懂装懂,自以为用兵打仗很简单,结果误国误己,军事永远只是看起来很简单,读几本历史书似乎就能指挥战略决战。其实远非如此,因为决定战略计划的永远不是地图、历史、资料,而是双方的部队实情。
按照宋彪重新设计的这份三期计划,基本是将整个帝国z陆军大整改了一番,帝国z陆军将编设45个师。63个旅和24个直属骑兵团。
步兵师采取两种编制,一级部队每个步兵师各设置一个附属的坦克团、炮兵团、辎重团、工兵团,步兵团三个,每个步兵团下设一个装甲坦克营;二级部队每个步兵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