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1855美国大亨>第四百五十六章 ,战争的喧嚣

到了1897年底,因为古巴的局势进一步的失控,现在在哈瓦那城里已经可以不时地听到枪声了。“啪、啪”的清脆的声音那是步枪的射击声,“突突突突”的,这是冲锋枪的声音,有时候还会传来手.榴.弹的爆炸声,甚至是大炮那沉重的咏叹。

在这种条件下,原先在哈瓦那做买卖的商人,以及侨居在古巴的美国人开始纷纷离开古巴,回美国去。所以如今的哈瓦那港口上已经挤满了人。

……

因为在制定美联储计划中立下了大功,威廉?麦金莱在总统选举的过程中得到了大笔的政治捐助,靠着超过民主党对手多达三倍的竞选资金,威廉?麦金莱在年初的时候顺利的当上了总统。而作为支持他的回报,无论是史高治还是摩根,都对他提出了一个相同的要求:

“我们需要战争!”

这个要求是不可违背的,虽然总统先生在竞选的时候公开声明: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但是,从那个时候起,不仅仅是威廉?麦金莱总统,甚至他的竞选班子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只是竞选语言而已。任期内没有战争,这还算美国总统吗?

而且显然,战争已经刻不容缓了,因为西班牙明显已经顶不住古巴起义者了。就美国政府得到的情报,西班牙人已经向古巴起义军提出了,给予古巴高度自治权的建议,依照这个建议,古巴能得到的自治权已经和德兰士瓦共和国差不太多了。但是就是这样的提议也被起义军轻蔑地拒绝了,他们引用了帕特里克?亨利的名言回答说:“不自由,毋宁死!”表示要彻底的,不留一点残余的将殖民者从古巴赶出去。

当然,古巴人会这样说,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觉得胜利已经就在眼前了。在他们看来,西班牙人的全面失败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为什么要和那些该死的西班牙人妥协?“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在这个时段,也许应该解释为:如果没有彻底的自由独立,我们宁可把你们杀光!

所以现在美国人必须马上发动战争了,因为如果再不动手,古巴人自己就把问题给解决了。这样的话,美国人,包括史高治和摩根,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捞到的好处就少多了,只是如何发动这场战争就是个问题了。美国人发动战争的原则一向都是既要当某某,又要树牌坊。所以虽然大家心里想的都是“朕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但愿意像赵匡胤那样老老实实说出来的人并不多。一个合适的理由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美国人以缅因号事件为借口发起了战争。缅因号到底是怎么沉没的,一直没有个确定的说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西班牙人干的。如今缅因号在太平洋呢,自然是指望不上了。所以,美国急需一个借口。

……

哈瓦那港,加勒比珍珠号客船正在上客。一群群躲避战乱的人——有的是美国人,有的是西班牙人,还有的是古巴人——纷纷涌上船来。原本依照规定,只有美国侨民才能上船,不过现在想要逃离古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跑过来想要发财的西班牙人,比如和西班牙人合作过的古巴人。他们都知道,要是让那些古巴人胜利了,他们绝对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于是他们也会想各种办法上船来。当然,加勒比珍珠号的船长呀,船员呀什么的对于这样的要求都是非常的欢迎的。只要他们能拿出钱来,他们自然也不反对顺手发点财什么的。于是大批的非国民也就上了船。

这些人当然没有好地方可待,他们都被一股脑的塞进了底仓。(尤其是那些出钱少的古巴人)这些人拖着大大小小的箱子呀,包呀什么的,挤进了黑洞洞的底仓。然后跳板被放了下去,船只开始起锚。

但就在这时,突然轰的一声,这条船猛地从海面上跳了起来,漆着红漆的船底,以及附着在船底上的藤壶什么的和飞溅起来的海水一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过,紧接着,这条船就断成了两截,一下子就沉入了海底。

整个港口顿时乱成一团,原本负责保护侨民的纽约号战列舰立刻升火起锚,8门12寸口径的巨炮上面的炮衣也被退了下来,并且转动起来,指向了西班牙人的海防炮台。

……

加勒比珍珠号沉没得这样快,以至于人们根本就来不及做出什么反应。整条船上,除了几个被爆炸抛到了海里的水手之外,其余的人,近千名乘客和近百名船员全部遇难。这场灾难立刻就在美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首先,一些报纸开始指责西班牙人救援不利。

“船只是在西班牙人的港口中沉没的,船上那么多人,结果救上来的才几个人,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西班牙人的反应这样迟钝……”

接着更多的“细节”就被暴露出来了:

“西班牙人根本就没有认真的援救,他们甚至朝着沉船叫好!”太阳报首先作了这样的报道,还配上了一张照片,照片的背.景是还露出了一点的沉船,而在照片的主体部分则是一个穿着一身港务人员制服的官员模样的家伙,正对着照相机露出一幅白痴一样的让人恶心的笑容。

虽说所有的美国人都知道,太阳报的报道要是可靠,母猪都会上树了,犹大都能被封成圣徒了。但是盖不过人家有图有真相呀。照片可是实实在在的摆在这里的。

当然,普通的老百姓们是不知道的,虽然在那个时代还没有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六章 ,战争的喧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