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魂断飞泉(5)龙判官手抚长须,面露欣然:“你我这般互相吹捧,迹近那些江湖上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也不怕许少侠听了笑话。”
“嘿嘿,余下的话可就未必中听了。‘天问’笔法糅合各类书法,篆、隶、楷、行、草俱全,虽是炫人眼目,却未必实用。若仅以武学相证,篆体笔致遒健,流于刚猛;楷书平和中正,显于刻板;草书狂放不羁,过于洒脱;行书大小相兼,却又失于疏密;唯有讲究简捷流便,最富效率的隶书方才最谙合武道。当然,这只是明某一家之言,龙兄或另有见解,不必太过执意。”
龙判官动容道:“且不论明兄所言是否入耳,仅凭你能直言无私相告,便可见坦诚。待老夫静心思索后,或有所悟。”
“最后的一处漏洞,亦正是我侥幸从龙兄笔下脱险的关键。纵观历代江湖,并不乏用书法、诗与武功结合的先例,但多是用武功应合诗韵调、格律、意境等,大多是以某式武技切入一句或多句诗词之中,讲究脱其形而具其神。但此路‘天问’笔法却与之前此类武学大不相同,那是因为龙兄由细微处入手,将书法、武诀体现在笔画之中,每一个招式皆近完美,无懈可击,再以此组合成汉字,的确称得上是繁复多变,万千无端……”
龙判官听明将军把自己最得意的武功分析得精致入微,句句切中痒处,不由大生知音之感,傲然道:“正是如此,其实上不独《天问》,世间任何诗词佳句皆可化入其中……”
明将军似笑非笑地盯住龙判官,加重语气缓缓道:“只可惜,龙兄偏偏选得是《天问》。”
龙判官一怔:“这有何不妥?”
“明某无从揣度龙兄选择《天问》的心态。数千年之前,楚大夫屈原于非凡学识与超卓想像力之外,提出了对天地、人生、自然、世间万物的见解与存疑,这才创下此万古奇篇,气势磅礴,包容万相。龙兄能将自身武学融入此,原是佳妙之选,但龙兄的笔意却只顾宣泄其中的质诘之意,却忽略了屈原更是体会到人类自身于苍茫天地间的渺小,所以才怀着一颗谦恭之心诚挚相询……若非如此,即便我武功已然恢复,也未必能用流转神功引发‘天问’笔法中的郁决之气,最终导致龙兄心神失守。这一战,明某纵然勉强胜出,亦并非因笔法中的破绽,而是在于龙兄自身的心态失衡。”
明将军这番话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其中包含着天下第一高手对武学最独到的见解。龙判官浑身一震,沉思不语。回想当年被宁徊风软禁于地藏宫之时,郁火中烧,心结难消,又唯恐露出反抗之心被宁徊风加害,只得忍辱负重,每日或读史书,或习书法打发时辰,直至偶读《天问》,被其中气势所引,忽现灵光,这才有了“天问”笔法的雏形,然而亦在不知不觉之中把自身的悲愤之情代入其中……
龙判官静默良久,蓦然一拍脑袋,对明将军一揖到地:“明兄此言,若醍醐灌顶,令老夫茅塞顿开,领悟实多。请受老夫一拜!”
“龙兄何须多礼,若非明某今日亲眼目睹‘天问’笔法之威势,生死关头不得不寻险破解,亦难有此心得。”
“嘿嘿,老夫也不妨对明兄坦诚一些。之前还大言不惭地以为老夫浸淫于武技四十余年,已近顶峰,‘天问’笔法可算是老夫集毕生之力的杰作,从此再无建树。但如今看来,才明白武学之博杂浩瀚如烟海,自己所知不过九牛一毛……”龙判官扼腕长叹:“本还以为老夫与明兄一战后此生无憾,再无可恋,如今看来,武道之径竟还未至半途,真真喜不自胜。所以,这一拜拜得不仅仅是明兄的金玉良言,而是令老夫残生尚有追求!””
武功到了明将军与龙判官等人的地步,对于武道的理解已远非招式变化或内力提升所能取代,精神、气质与境界上的差别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之处。而每个人对于自身的认知皆存片面,若非今日被明将军一言点醒,只要龙判官未能消去自身心魔的纠结,终其一生,仅“天问”笔法而止。
明将军畅然而笑:“龙兄能说出这番言辞,吾道不孤。”
“若是此时有酒,当敬明兄一杯。”说至兴头,龙判官抚掌而喝,仰天欢啸,堂堂擒天堡主竟状似一无邪孩童。
或许,若无此等痴性,亦难成为一代高手。
两人皆是世间罕有绝顶高手、一代枭雄,气度迥异常人。经此一战,各生有惺惺相惜之意,转而真心诚意谈武论道,哪还有方才拼死相争的模样?
许惊弦依旧沉浸于悲痛之中,心思恍惚,魂游天外。两大高手的对话断断续续传入他耳边,初时音若蚊蚋,似是来自极遥远的地方,听亦不明其意,随着明将军与龙判官对武道的探讨逐一深入,亦引起他心头感悟,渐渐将散乱的情绪收住。他以往对龙判官原是不无轻视之意,此时亦生敬重。且不论龙判官性情为人如何,至少在武道上当得起一代宗师之名。
许惊弦忽一抬头,望见明将军惨淡的面容,染血的嘴角,出于战士的本能上前一步,拦在他与龙判官之间,探手去拔剑却摸了一个空,这才想起显锋剑业已失去。
龙判官缓缓道:“宁徊风的刺明计划预谋已久,从故意遮遮掩掩地放出风声建造荧惑城之际就已着手实施。但计划中有两项最不确定的因素,一是刺杀挑千仇,这个任务本应由非常道杀手完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