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烟雨无情
上都城北郊制造司,一处幽静的小院内,太尉杨坚思绪复杂,望着窗外出神。窗外依然下着雨。夏日的雨说来就来,中午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就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整整持续了一个下午,直到夜幕降临才转为密集雨丝。这场雨给炎热地夏日降了降暑气,湿润的微风带着凉气吹进屋内,吹得油灯上的火苗摇曳飘荡。
太尉坐在桌案前,桌上放着一张草稿纸。上面潦草地写了一些人的名字,诸如丞相高颖、御史大夫虞士基、太傅兼西部战区统帅刘炯、枢密院参议长贺若弼、大司空刘昉、东王刘耀、卫公陆晴、鄂公庞颜、邳公荀陵、近卫军统领杨素、御林军统领薛渭以及内阁大臣王宜、李穆、宇文苞、冼孜、柳述、薛胄、曹臻等朝廷重臣和部分主要在京世袭家主的名字。
在这些名字上,太尉或用圆圈、三角、正方形圈上,或者划上大红叉。
用圆圈圈上的,是他绝对信赖的人,包括杨素、陆晴、宇文苞、薛渭等人。
用三角形圈上的,是他感觉可以暂时联合的、或着是未来可能值得信任的人,包括虞士基、冼孜以及新进内阁的左谏议大夫曹臻等人。
用正方形框上的,是他认为视条件而定,在某段时间内可以联合利用的人,包括刘炯、刘昉、刘耀、庞颜、王宜等人。
而名字被打上大红叉的,则是在这次上都制造司召开的内阁会议上,被指控为前期一系列刺杀案的主谋。而且这些人以前有过违法犯罪前科,内阁成员及参会的家主们一致认为他们已不再适合担任目前职务,他们即将停职,接受审查,包括贺若弼、荀陵、柳述、李穆等人,目前他们已被控制起来。
而有一个人的名字与众不同,写在正中间,既没有圈起来,也没有打叉,在所有名字中显得特别醒目。这个名字便是——赵公家主、大汉国丞相高颖。
虽然太尉望着窗外,但眼前的景物似乎都不存在,他眼前浮现的全都是幼时和高颖一起玩耍时的天真无邪。他俩自幼相识,高颖没有因为自己是赵公家的世子,就看不起当时只是非世袭家族出身的杨坚,他俩志趣相投,成了最好的朋友。高颖经常邀请他去赵公府玩耍,他也时常带着高颖偷偷溜出城外,到田间、野地游戏。
他们一道上学、一同读书、一起成长、同年入仕。数十年来,他俩的友情经受了无数的考验,尽管有时会因政见不同,互不让步,但私人友情从未受到过影响。
其实,太尉在心里非常感激高颖。如果他没有认识高颖,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幼时,在高颖的介绍下,他拜了宇文护为师,从而为今后的飞黄腾达打下了坚实的根基。进入官场的早期阶段,如果不是高颖处处关心他、提醒他,他也不可能平步青云,逐年高升。到了晚年,如果没有高颖的鼎力相助,他也不可能得尝所愿,顺。
如今,要他下亲手除去这个对他有恩的角总之交,他又何尝下得了这个狠心!但如果不狠心除掉他,他又能保下高颖吗?显然不能!高颖是贺若弼在政治上的坚定同盟,是公卿党的领袖。如果要清除贺若弼,遏制公卿党,高颖是非杀不可的。
这也是他为什么一直不愿卷入太子之争的原因。在这场残酷的生死争斗中,存有任何非理性的念头,都可能导致最终的失败。不想成为失败者,就必须屏去心中感性的一面。
开始他做到了理性,在今日的内阁会议上,他狠下心投出了赞成票,而高颖则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黯然而又平静地接受了内阁的决定,同意停职回家待审。
回家也是高颖的一厢情愿,早在会议召开前,他就与虞士基、东王刘耀等人达成同谋,只要高颖、贺若弼等一伙人来了,就不能再放他们回城。也就是说,目前即使不杀他们,也要把他们软禁在上都制造司内。高颖、贺若弼等人命运已注定。
现在,就是他痛下决心的时候。只要他的笔在高颖的名字上打个叉,那么今夜也许就是高颖在世上的最后一晚。贺若弼等人的名字上,早已被他打了叉,而高颖这个名字让他迟迟下不了笔。
年少时他与高颖玩乐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甚至许多从来不曾忆起的场景也一一蹦了出来,鲜活得如同昨日才发生。
正在太尉在感性与理性之间作最后的交战时,城内杨英正在带着人大肆搜捕高、贺一党人。本来他身为抓捕总指挥,完全可以安排手下行动,而这次他亲自披挂上阵。
其他的可以交由手下去办,有一人他想亲手除之而后快。抓补此人他得亲自去。
“报告将军,已包围了府院!”当杨英刚到一处府第的大门时,麾下的将领就来报告。
“冲进去,不要放跑了一人。”杨英阴沉着脸,下达了命令。近卫军前师的数百将士,在他的命令声中破门而入,随即府内喧闹哭喊声大作。
杨英下了马,在几十名亲兵的护卫下,朝着府内走去。一路上,他看见麾下将士将各屋的人悉数拖出屋外,不由分说五花大绑起来,连老弱妇孺也没有放过。而那些人无一例外地被吓得魂飞魄散、瘫倒在地,有的连连磕头求饶,他心里有一种复仇的快感。
当他走到内院时,有手下前来报告,说府内有一伙人聚在一座小院中负隅顽抗,因里面有不少府内的护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