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大魏食货志>第68章 铜雀台其十
一些动摇。“吴会”二句,重在一“久”。赖我圣善之君父,我即偶出,未必即见弃置,但恐事久则变耳。故不能“久留滞”。然此一出,已分弃置。即已弃置,君门万里,岂敢复陈?所以中心惕惕,常怀畏人之念耳。曰“客在外,孤身无伴,易得人侮,况身为太子云云乎。前章写的深细,后章促急,至末二句换韵处,其节愈促,其调弥急。

《善哉行》想亦魏武欲易世子时作。云“上山采薇”,正也。“薄暮苦饥”,弱也。“溪谷”二句,危也。“野雉羣居”,谗也。“猴猿相随”,宵小之繁有徒。“还望故乡”,生身之处也。“郁何垒垒”,蔽不明也。“忧来无方”,恐一旦患作也。患在家庭,故“人莫之知”也。然“垒垒”之下,便可直接“忧来”句,而先著“高山”二句者,此固诗家托兴之体。然亦有意,“高山”必以“崖”为基,“林木”必以“枝”为辅,伤己之孤立而寡助也。以上十二句,写忧已完。“人生”以下,忽转出一“乐”字来陪说。“汤汤”四句,仍说忧。“策我”四句,说乐。然说乐非乐也,只是无可奈何,聊以自遣耳。总形容忧字也。词似从《唐风》脱出,而意却不同。

《燕歌行》风调极其苍凉。百十二字,首位一笔不断,中间却有具千曲百折,真杰构也。人有疑首句“秋气”、“天气”为复者,不知秋气与天气不同。秋气只一,是专称;天气兼四,是总称。“秋气”四字,是首三句冒子,叙时;“天气凉”是叙景,与下“草木”二句同例,如《月令》所云“凉风至”者近似。“草木摇落”即“月令”“草木黄落”,“露为霜”即“白露降”,“燕辞归”即“玄鸟归”。著一“羣”字者,燕必结羣而归也。“雁南翔”即“鸿雁来”。看他一连排用《月令》五事,绝不见堆砌之痕,直是笔力清爽。“不能忘”,正极。“不能长”,伤极。(以上《六朝选诗定论》卷之五)

王夫之

《钓竿》读子桓乐府,即如引人於张乐之野,冷风善月,人世陵嚣之气,淘汰俱尽。古人所贵於乐者,将无再此?

《短歌行》衔恤诗极不易下笔,子桓斯篇乃欲与《蓼莪》并峙,静约故也。悲者行必静,哀者声必约。

《猛虎行》端际密窅,微情正尔动人,於艺苑拒不称圣!钟嵘莽许陈思以入室,取子桓此许篇制与相颉颃,则彼之为行尸视肉,宁顾问哉!

《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篇)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从“明月皎皎”入第七解,一径酣适,殆天授非人力。(“别时何易会时难”篇)所思为何者,终篇求之不得。可性可情,乃《三百篇》之妙用,盖唯抒情在己,弗待於物,发思则虽在淫丵情亦如正志,物自分而己自合也。呜呼!哭死而哀,非为生者,圣化之通于凡心,不在斯乎!二首为七言初祖,条达谐和,已自尔尔。始知蹇促拘韁,如宋人七言,定为魔业。

《秋胡行》(“泛泛绿池”篇)出入分合,巧而不琢。(“朝与佳人期”篇)因云宛转,与风回和,总以灵府为逵径,绝不从文字问津渡,宜乎迄今二千年,人间了无知者。

《善哉行》(“上山采薇”篇)子桓《论文》云:“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疆而致。”其独至之清从可知已。藉以此篇所命之意,假手植、粲,穷酸极苦,磔毛竖角之色,一引气而早已不禁。微风远韵,映带人心於哀乐,非子桓其孰得哉。但此已空千古,陶、韦能清其所清,而不能轻其所浊,未可许以嗣声。(“有美一人”篇)排比句一入其腕,俱成飞动,犹夫骀宕句入俗笔,尽成滞累,於是乃知天分。“嗟尔昔人,何以忘忧。”古来有之,嗟我何言。如此胸中,乃许言情。(“朝日乐相乐”篇)悲愉酬酢,具用其始情,一入熳烂,即屏去之。引气如此,哪得不清。(“朝逰高台观”篇)用赋广托,不知者或谓之比。

《丹霞蔽日行》谋篇之洁,蔑以加矣。遂尔前有万年,后有百世。

《大墙上蒿行》长句长篇,斯为开山第一祖。鲍照、李白,领此宗风,遂为乐府狮象。非但兴会遥同,实乃谋篇夙合也。盖势远则意不得杂,气昌则词不带毕,故虽波兴峰立,而尤以纯检为宗,其与短歌微吟,会归初无二致。自“庐江小吏”一种赝作流传不息,而后元、白踵承,潦倒拖沓之词繁,杜牧之所由按剑,非曹亚矣。彼“庐江小吏”诸篇,自是古人里巷所唱盲词白话,正如今市井间刊行《何文秀》《玉堂春》一类耳。稍有愧心者,忍辱吾神明以求其形似哉?《琵琶行》、《长恨歌》允膺典刑,不为酷也。


状态提示:第68章 铜雀台其十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