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叔这才想起还有客在,忙介绍道:“这是我家七公子,姓黄名况,字奉直,十二岁便中秀才,十五岁已是举人,乃是文采满江南的少年举子。”老人家一面说,一面显出骄傲的神色来,而后介绍暮笙:“这是薄小姐,过路行商,遇上了雨,在家中歇息。”
听得安叔一连串夸奖,介绍这位小姐时却不甚恭敬,黄况唯恐怠慢,忙作揖道:“敝门寒窄,怠慢了小姐,望海涵。”
暮笙自刚才便伫足含笑,她倒不介意老翁客不客气罢了,黄家这样的门第,每月不知要招。见这位公子很客套,又见他虽着蓑衣,发上却是一层晶莹的雨水,想是不愿多谈的,便回了一礼道:“黄公子客气,行至宝地遇雨,多亏贵府施以援手,教我等不致狼狈赶路。”说罢,不等黄况开口,又道:“天已放晴,不敢多扰,就此告辞。”
说罢拱了拱手,便朝外走去。马车就停在近旁,暮笙也不需人扶,便动作利落的上去坐好。几名家仆皆是训练有素,姿态矫健的上马,各护在马车四周,朝官路奔去。
黄况驻足看了一阵,忽然皱起眉来,问道:“这位小姐说她是过路行商?”
“是啊。虽是商户,礼仪倒是周全的很。”安叔道。大晋风气开明的很,越是富贵人家,越不会拘束女儿,富户有女公子在外行商的,也不奇怪。
黄况摇了摇头,道:“前两日听父亲讲新任府君是名年方二二的女子,恰好姓薄,算着路程,这几日也该到临安城了。”
安叔惊诧地“啊”了一声,转而又道:“府君又能如何?她没亮身份,咱们也不算无礼,倒是七公子,还是快快随老奴去换了衣裳罢。”
黄况仍注视远方,听他这般说,不禁回过头来笑道:“这就去,您别念叨了,回头我家去告诉祖父,说您在这还不断操心这个操心那个,看祖父可饶你。”
说罢就将手中的马鞭丢给一旁的小厮,往里走去。
安叔笑呵呵地跟在后头,不住地问:“老太爷可好?老夫人可好?还有老爷太太并公子小姐都可好?”
隔日午后,暮笙便到了临安,在城门口将任命书与印信示于守将,再由守将派人望郡守衙门传信,衙门中一干官吏皆出外迎候。
暮笙到达衙门,便马不停蹄地进行交接。前任郡守被淮安君拿下押解京城,如今,那位郡守的满门尸骨都在山上埋着了。之后的一干事务皆是郡丞暂代。暮笙便听那郡丞率领主簿、功曹、典签等官吏汇报大大小小一干事务,又有本郡人口、土地籍册,历年租赋收缴账册,还有徭役征发,往来文书,等等等等,都要交割清楚。
这么些事,没有十天半个月是做不完的。
暮笙在心里一划拉,她还要拜见使君,临安,州治所在地,刺史就在临安;这个时候春耕已经完了,倒不需她组织,但防夏日雨水,还有堤坝要修建,就得征发徭役。时间并不宽裕,交割需尽快完成才好。
第一回外放,她也是一步一摸索,万事都小心。
到晚上,印信之类的是交接完了,暮笙令隔日先交接历年徭役、民夫征发的状况,功曹主簿心里都有数,这是防止交接上出了什么事,先交割了这部分,也不妨碍修堤坝。
这位府君年虽少,却不是不识庶务,她还会防微杜渐,做两手准备,一干官吏暂收起轻视之心,他们已在当地最豪华的酒楼设宴,为郡守大人接风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