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科技王座>第250章 大工程

而这些三点五英寸大小的铝合金圆盘,正是机械式硬盘的存储基片!

硬盘的工作原理,其实和录音机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在一个涂上磁性涂料的载体上,用磁头放电改变磁性涂料的排列方向,以记录信息。一?看书ww?w?·1?·只不过录音机、录像机所用的载体是带状,而信息量更大,要求读取度、定位度更快的硬盘,采用圆盘作为为磁性载体。

最早的硬盘出现于一九五六年。

限于材料、加工工艺、电子技术水平、气动理论的不足,这个硬盘庞大无比,它由五十片直径六百毫米的钢片组成。每张钢片上涂抹了磁性物质,然后从中心将这五十片盘片叠在一起,每层盘片都有单独的磁头以读写数据。

这样一个庞大的机构,储量却只有五兆!

经过了几十年研究,科研人员终于设计出一款成熟的硬盘,也就是后世很有名的温彻斯特硬盘体系,它包括了一个密封的硬盘外壳、固定并高旋转的盘片、从盘片中心向外径向移动的磁头,并且磁头漂浮在盘片上方,并不直接接触盘片,这几个技术原则所构成。

这中间,磁头自漂讣术、表面高度光洁的盘片制造技术、高精度磁头技术、稳定且定位精确并能快响应的高电机,是制造硬盘的几个主要技术难点。其他诸如接口、数据保护、防震、数据缓存等技术,则相对要容易实现得多。

而在这几个技术难点之中,又尤以磁头和电机,为重中之重。

特别是磁头!

磁头读取磁盘信息的间隙宽度,决定了一张磁盘能够存储多少数据。而磁头的灵敏程度,又决定了信息的读取可靠性。

早期的磁头采用的是铁磁性物质,可靠性差,数据存储上限低,一个包含了三到五片磁盘的五点二五英寸大硬盘,存储总量只有不到五兆。虽说比起初始版来说体积缩小了几百倍,但是存储上限却并未提升。

直到七九年,ib研出了薄膜磁头,读写间隙缩小到了比头丝略粗一点的程度,硬盘的存储总量才得以提升。一看书ww?w?·1k?a?hu·不过直到八一年,实际可用的硬盘存储上限,也仅达到了二十兆,而售价更是高达上万美元,就算是财大气粗的研究机构,也没有财力大量购买,只能作为计算中心保存数据所用,少量购买!

反正是自用,关飞可没耐心跟着国外的技术亦步亦趋,一点点提升。

根据他提供的制造图纸,组装的生产线,直接跳过了薄膜磁头,生产的是磁头。

不过他也没疯狂到一下就拿出存储容量以g计,甚至是以t计的大容量硬盘,而是选用的a各向异性磁阻技术,用薄膜磁头写、用条状的磁性材料读的方式提升了硬盘容量。

在这种技术下,磁头通过感应磁盘磁场变化读取数据,因而灵敏度极高。

而且由于写入数据,还是采用的薄膜磁头,所以技术实现难度很低。反倒是新的读取电路,所用的元件更少,更容易制造,加工成本比原版薄膜磁头更低。以根据地自制的生产线折旧、工人工资计算,单个硬盘的成本价不过一两百元人民币,可谓价廉物美。

最难的磁头不是问题,盘片制造、磁性涂料、接口、数据保护等更没有任何难度,不但都轻易解决,而且性能都远同时期其他同类型产品。

通过改进,他可以很轻松地拿出百兆级别的硬盘。

初期作为练手,他让先从八十兆硬盘开始生产,等品控达到一定水平后再逐步提升,生产一百兆、一百五十兆、两百兆等系列的硬盘。

光是八十兆硬盘,已经比现在市面上可买到的硬盘容量高出三倍,单兆数据存储成本更是降低到了两元钱。相对于ib二十兆硬盘上万美元的零售价,单位存储成本降低了二十几倍!

关飞在硬盘厂待了两天,就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解答了厂部技术人员的疑问,并对生产中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提了一些改进意见。这些意见都是经过生物副脑模拟,能够大幅提升产能、生产质量、控制良品率的关键环节,而对工人进行初步训练,虽然尚不熟练,但实际生产效率已很明显有极大提升。

最后,他带着厂里生产的第一批五百台八十兆硬盘,满载而归,随后又马不停蹄,赶往了下一个工厂光纤厂。要?看??书·1书k?a?hu·

……

光纤能够诞生,是源自于十九世纪后半页的一次实验。

众所周知,光是不会拐弯的,它只会沿着直线前进,随着扩散而光子数量逐渐减少,最终消失在其他背景杂波之中。

但是一八七零年的一次实验,英国科学家丁达尔在皇家学会进行光反射的演讲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人在一个装满水的木桶侧壁钻了一个孔,然后用光照亮水桶。

人们吃惊地现,光竟然被包在弯曲水柱,没有漫射出来,而是生了扭曲,并随着流淌的水出一地亮光。

由此,人们才现了光反射效应,并以此理论,用透明材料作为管芯、外部包以不透明的外壳,制造出了光纤,作为了激光扭曲传递的介质,从而可以将激光信号传递到数公里、数十公里,乃至数百公里以外,实现信息交流。

看起来光纤的制造好像一点都不难,只要是透明的物体都能拿来作为光纤的传导材料:石英、玻璃纤维,甚至是塑料,都可以。

可在实际运用中,光纤好与坏的标准只有三个:传输损耗、长度和光纤直


状态提示:第250章 大工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