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祖师居然赞同赵括为将?”王子凌惊讶道。
无语寒一脸不爽的盯着王子凌,王子凌一愣,“额,你继续我听着。”
“蔺相如认为廉颇忠心为国,骁勇善战,行军稳重必然不辱使命。赵括虽为马服君之子,跟随其父上过战场,兵法纯熟,名声显赫,但毕竟是少年放纵,轻言战事。赵奢也曾对其母说:兵家之战,死生之事,赵括却把兵法运用看得非常简单,必不能为将,使之为将则赵国危!以此观之知子莫若父,赵括必不能为将。”
王子凌刚想附和表示附议。无语寒又道:“师祖以为,其一:廉颇忠勇百姓皆知,师祖并无与廉颇有嫌隙。但上党之役,绝非易与,这可能是关系秦赵国运的关键所在。兵者,以强击弱,扬长避短。兵者,轨道奇正,散若流水,聚为坚石。山地不比平原野战,此次战役规模甚大,而且在山地作战,廉颇必不能马上适应,廉颇治军过于仁厚,少见惩罚,多见提拔勇武之士,往往不尊号令,军令如山,士卒争先,非治军严厉者不可为之。可见廉颇之不足。”
“其二:赵括虽然年轻,但是与赵奢常年征战,功勋卓越。在上党阙与之战中,其父子二人打败秦军,杀其将胡阳,也是用了赵括的计策,而且……”
无语寒停了下来,面色难看的道:“当年赵国攻打齐国麦丘城,死伤无数赵兵数年都未曾拿下,赵王大怒,命赵奢领兵限时一个月内攻下麦丘,麦丘实乃坚城,又有墨家子弟帮忙,本以为能再坚持半年之久,但赵奢父子出兵不到一个月便拿下了,而且还是马服子赵括用计为之。”
“什么?他是怎么做到的?”
“赵奢本想急攻,但被赵括拦下,后来不断虏获俘虏,也不杀死,还好生款待,过了几天便送回麦丘,还以粮食相赠,一日之间麦丘之中谣言四起,齐兵无法,只好将他们拿下,后来齐兵主动约战,赵军不为所动,隔个数天边送粮食抛入城中,如此反复数次之后…麦丘城中大乱,麦丘百姓杀了其守将,后全城投降。”
“这…这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而且在阙与之战中,赵括计谋出众更甚,秦、韩联军来犯来袭凶猛,但赵括竟以一支千人军为双间谍军伪装成秦军攻击韩军,又伪装成韩军袭击秦军,破了秦、韩之盟,使之相互猜忌,这才让赵奢得了间隙灭了秦军斩杀秦将胡阳。如此可见赵括善谋,赵括一则与秦交过手,二则熟悉上党山川地势,三则赵括治军甚严。一次赵王设宴,赵王派使者去请赵括,使者车马直入营门,赵括不管缘由便杀了,只因军中有明令:擅自出营及入营号令不合者立斩之。那时还是蔺相如求得请才免罚赵括。”
“综合上说,师祖以为赵括可领兵为主将。”
王子凌沉吟道:“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难道那个赵括不是个只会耍嘴皮子的废物!”
无语寒道:“你何处此言?虽然赵括此人喜好酒色,但公私分明,为人略有轻浮,故而其父说他难委重任。”
王子凌不解道:“如你所说,那他在长平一役中,为何败的如此彻底?”
无语寒道:“师祖曾说上党地形复杂险阻,易守难攻,若是最初拜赵括为主将,赵括为人喜谋略,而上党地形无疑是他所乐见的,上党善有十万上党士卒抗秦,若是他抢先一步安排上党大势,胜算颇高。师祖提议最终还是被否决了。廉颇出兵后,花三年时间与秦军对垒,先败后稳,并且布下重重防线,已然是稳定大局。后因为赵国国库掏空,赵王求救齐国不得,便商议易帅之举。”
“那不是正合师祖之意。”
“不!恰恰相反。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秦军已经布局上党,地形熟悉步伐坚定,以那时情形来说赵国不应出战,而廉颇不愧是赵之良将,已然明白此战务必求稳,如此坚持下去秦国必然毫无寸进。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哼。赵军轻骑闻名天下,而秦军善步兵,地势不利赵国,而且赵国也拥兵数十万,秦赵兵力相差不大,王龁约战,廉颇不应,秦军根本不得寸功。只可惜……赵王见国库消耗巨大,而求助不得,便要求秦国罢手言和,秦国岂肯休手?最终赵王还是决定易帅,以便快速解决上党之役。当时师祖竭力阻止,后又被否决,大势已去。”
“如你所说,那赵括在长平之战中也不会没有任何建树吧?”
“赵括出兵后,秦军暗地易帅,易武安君白起为左庶长,王龁做副手,白起非易于之辈,料敌先机,早早布下暗棋。结果赵括被打的缚手缚脚,可见赵奢也没说错,赵括并不善领兵。当年长平一战赵括被逼之下率二十万疲兵与白起硬撼,虽被屠杀干净……但秦国也好不到那里去,直教秦国五十万大军折其半数。那一战震惊天下,从为有过如此血战,四十万秦、赵士卒不复存在。古今未有。更令人震惊的是白起将二十万赵国降卒逼入深壑尽屠戮之。我杀人须动手脚,而白起杀人只动嘴皮,却是血流千里,即使是我当年也忍不住一阵颤栗惊惧。”
王子凌漠然:战争年代就是这样,血腥是唯一的主题,杀一个人也是杀,杀万人也是杀,只要杀习惯了人,根本不怕再多杀几个,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其实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做的。谁知道当时白起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