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导游说呢,这个会带给柬埔寨人幸福的“拔福”最常出没在洞里萨湖附近,而当地人为了要日夜守候在“拔福”身边,要与他长相厮守,甚至在湖的中央地区搭起了水上小屋,以便随时可以掌握他的行踪。
我们在水上小屋上等待,正当我们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导游拍了拍我的胳膊:“回来了呐,“拔福”!”
“船上那么多人,到底谁才是“拔福”啊?”昭熙歪着脑袋,数着人数:“一二三四五,到底谁才是啊?希望是长得帅的那一个!可是我在他们中间都没看到我喜欢的类型诶,感觉好糟糕。”
我闻言暗自好笑:“不要猜了,问船老大就知道了嘛。”
船老大五十岁上下,名叫maupa,此时正背着手指挥着船只靠岸。孝利走上前:“老板,哪一个是“拔福”啊?哪一个人是啊?”
船老大摆摆手,回道:“船上只是小鱼而已,还不是“拔福”,“拔福”不在这边。”
昭熙猛然得知自己梦想破灭,很是失望:“啊……搞了半天,我的“拔福”不是一个人,是小鱼来着?!”
这时船只靠岸,水上小屋忙出来几个壮汉帮忙收网,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和手臂上的青筋可知,这一网的渔获绝对不会少。
“老板,请问一下,这些小鱼是要拿来干什么的?”孝利问道。
“做“拔福”。”船老大抽空回了一句。
“所以搞了半天是拿这些小鱼来做“拔福?”可是这“拔福”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昭熙更纳闷了。
船老大见一网的小鱼被拉了上来,松了口气,抹了抹头上的汗:“是一种料理。”[熬夜看书] 阅读
虽然船老大这么含糊不清的描述让我们还是不理解,不过我们的眼睛已经被晃得睁不开了。数不清的小鱼被渔民们从网里面倒出来,银白色的鱼鳞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金光闪闪。而据船老大说,他们曾经一天捕获过两千公斤的小鱼,随便下网都可以满载而归,虽然现在不是盛产季,但一天至少也有三、四百公斤的渔获。不过呢也不用担心鱼会被抓光,因为每年的四月到九月,当小鱼的产卵季到时,他们是不捕鱼的。
渔民们挑选出成色好的鱼放到筐子里,船老大则是蹲在一边监督着。孝利拿了一条相对大的鱼在手里,问道:“这个大小是正常的吗?”
“还有比这个还大的,大约我比我大脚趾还要大。”船老大回道。
这一路上,柬埔寨人有一点让我们很惊奇,他们的度量衡很特殊,不是用几厘米或是英寸,而都是用大脚趾来衡量。船老大从筐子里找了一条鱼交到孝利手中,示意这条就跟他的大脚趾差不多大。
孝利目测了一番,把鱼递到我手里。
从小鱼要变成鱼露的过程非常繁复,要仔细地先将一只只的小鱼去头去尾,再用特殊的机器将鱼鳞片及脏东西清洗干净,之后小鱼堆还得以大量的盐巴腌制,并曝晒好几个月,直到发臭流汁,这时呢这些臭鱼就被称为“拔福”,而“拔福”流出来的鱼汁,还是不能直接吃的,必须要先经过煮沸并层层过滤,才会变身称为柬埔寨人每日必备的鱼露。
鱼露呢就跟榴莲一样,喜欢的人趋之若鹜,讨厌的人却是避之唯恐不及。不过虽然鱼露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还是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含量也很丰富,但是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鱼露有致癌性,其中含有多种亚硝胺类物质,食用鱼露与胃癌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所以更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在我们惊奇的目光中,发现这一群手脚利落的切鱼身影当中,居然有许多小孩子,他们架势十足,下刀利落,一点也不输给大人,看样子这个“拔福”事业真的是全家总动员。
孝利蹲下身子,手指点了点一位专心致志切着鱼的小男孩的胳膊,问道:“弟弟,你几岁?”
小男孩儿停下手,伸出两个手掌,又比了个“二”,然后复又专心于切鱼事业。
“十二岁啊?”孝利起身环视,发现还有更小的,在我们这边上着幼儿园的孩子也在认真地劳作着。打听得知,这位小男孩才六岁,是随着他的妈妈一起过来的,而这位妈妈则是带着四、五个小孩一起过来帮忙处理小鱼,他们虽然一脸的稚嫩,但利落的刀法却很难让人相信。
虽然我们一路上看到许多柬埔寨人都是靠动物赚钱,但这个全家总动员的鱼露事业,可以算是让我们大开了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