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军安营扎寨后,众将来到中军大帐,商议对策。
“此地曾经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斗。”孟昶若有所思,“何人知晓详情?”
王昭远道:“臣知晓。此城叫睢阳,乃宋州治所。唐安史之乱时,一名叫张巡的县令以六千人据叛军十万人长达十月之久,引后人赞叹。”
“末将也听闻守军能吃的东西最后都吃光后,张巡杀妾供士兵食用。”符彦卿道。
孟昶叹气道:“确有此事。如今我军十万有余,然守军岂止六千,朕的心中颇有不安。”
众将齐道:“皇上放心,我等绝不会重蹈覆辙,杀他个片甲不留。”
“呵呵。”孟昶笑道:“大家有此信心便好。众将听令,注意休息,加强警戒,明日给敌人第一波攻击。”
夜晚,站在高处,眺望宋营,孟昶心中忐忑不安。自穿越成为孟昶到现在,大小仗也打了不少,但都是胸有成竹,唯有此次不同。
王昭远过来,禀道:“敌情已查明,除赵匡胤亲率的禁军三万外,另有宁江节度使高怀德、武胜节度使宋延渥、保信节度使赵廷赞率部共不下十万,大小战将过千。皇上,看来他们早有准备。”
“这次北上是否太冒失了?”孟昶开始自责。
“皇上,虽宋兵人数胜于我,但我军士气高涨,必将获胜!”王昭远打气道。
孟昶道:“明日一仗便可探出对方实力。昭远,毫州及宿州的形势也要及时想朕汇报。”
王昭远马上禀道:“毫州还未有动静,宿州疑兵在徐州外围已有两日,对方未见所动。”
“看现在形势,赵匡胤应早预料到我会如此出招。”孟昶凝眉道,“宿州、毫州是我军退路,绝不容有失。”
王昭远忙道:“我马上提醒李将军和小普。”
赵普是不用提醒的。林仁肇的疑兵没有遭到攻击,让他更加坚信对方是有意而为之。
皇上啊皇上,你这招险棋下的太险了!
想了想,他随即派出快马连夜向李谷求助。
夏日的太阳从东方暖暖升起,宋州城郊外,两军已列阵以待。作为两国的最高统帅,赵匡胤与孟昶纵马来到中间的空阔地,进行会谈。
“赵将军,别来无恙?”孟昶有意这么喊,似乎在提醒对方的皇位在他眼中什么都不是。
赵匡胤并不示弱,“张三公子,一向可好?”你在我眼里也不过是川中一位小公子而已。
孟昶忽然仰天道:“柴大哥,如果你在天有灵,是保佑我这位结义弟弟,还是保佑他这个你曾经最信任的部下?”
“匡胤此生最大心愿便是完成世宗心愿。”赵匡胤亦抬头,“世宗,希望你明白匡胤的无奈和苦心。”
“赵将军可还记得万花楼相遇?”孟昶突然问。
赵匡胤盯着他反问道:“张三公子难道已经忘记?”
“哈哈。”孟昶大笑。
赵匡胤没笑,“不知张三公子的笑还能有几次?”
孟昶装作没听懂,“赵将军准备让我张三埋骨宋州?”
赵匡胤大声道:“不错。当然如果蜀军现在撤回老家,我会放过。”
气势逼人,孟昶心中一颤,“既已来,未分胜负,怎能撤?”
“那好,就一较高下吧。”赵匡胤邀战。
孟昶爽快答应,“好。”
两人回到各自营中,几乎同时擂鼓。
三通鼓过,两军将士嘴中发出震天吼声,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宋州战役开打。
第一次对阵,双方都很谨慎。宋军这边是宋延渥部与赵廷赞部,蜀军这方则是王全斌的天远军。
蜀军先一列刀盾兵,后为两列枪兵,以此类推。骑兵在最后,蓄势以待。
宋军则按兵种分为小队,交杂排列,一并向前。
王全斌见宋军距离已近,率先发难,向高处示意。孟昶微微点头,战鼓声起,正在行进的步兵整齐划一,停下脚步。弓箭手在后发出利箭,射向对方。
宋兵措手不及,走在前列者纷纷倒地,一时有些慌乱。
蜀军的弓箭经过改良,射程和力度在当时天下无人能比。这距离,若是力大的将领,倒也可射到,可蜀军普通弓箭手便可达到,令赵匡胤吃惊不小。
除非快速接近敌人,短兵相接,才可避免更大伤亡。心念已定,赵匡胤迅速走到战车高台,拿过短槌,亲自擂起鼓来。
鼓声短促有力,激荡人心。宋延渥与赵廷赞迅速高举兵刃,大喝声:“冲!”宋军骑兵已跃到最前,人喊马嘶,浩浩荡荡地冲了过去。
对手果然不凡。孟昶心一紧,但想到之前已将指挥权交给王全斌,强忍着未说话。
王全斌并未慌张,拔刀在空中划了个圆。战鼓声变,悠长似乎还带着哀怨。本是一列一列的步兵有持续地各自聚紧,成为一队一队。
王全斌的刀猛地向右下一撇,鼓声瞬时紧凑,是冲锋的号令。蜀军骑兵从步兵的空档中奔驰而出,扬起无尽烟尘,迎了上去。
很快,两军骑兵率先接触,将寻将,兵找兵,嘶喊声愈加震天,响彻长空。
紧跟着,双方步兵亦到,混战开始。
王全斌果然勇猛,与宋延渥、赵廷赞二人交锋,毫不示弱,手中大环刀“吱吱”作响,时砍时劈,时挡时拨,不可一世。
宋延渥与赵廷赞兵刃俱是偃月长刀,虽是“一寸长一寸强”,却也难以奈何不了眼前这位猛将。
混战在无尽的惨烈中延续,人与马的惨叫,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