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一般车厢容量大,用于装货和运输,多从事劳务,故而称为“役车”,地位不高,上层人物自然很少乘坐。
不过,到了汉代情况就出现了变化。西汉时由于连年战争,皇帝出行,也难以找到毛色相同的马匹了,至于将相,则只能乘坐牛车。马匹多被征作军用。汉时,牛车值钱两千,而马拉的轺车(一种轻便的车)就值一万。马车之贵,可见一斑。西汉末一般官吏就极少有马车坐。汉宣帝的外祖母随使者到长安,就坐的黄牛车。但这都是因为马少而不得不坐牛车,牛车的地位还是远不如马车。
到了汉桓帝时,情况有了很大变化。自汉灵帝、汉献帝之后,从天子的士子、乃至普通老百姓都乘牛车。
从社会上层人物出行时以牛车代马车,这是车制的重大变化,也与牛车和时代的特点有关。本来中国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国家,对乘车有一套繁琐的礼节规定。《论衡.乡党篇》云:“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回顾”。《新书》更是对乘车者提出了种种要求,如“坐车之容”、“立车之容”、“兵车之容”等等。故而帝王和达官贵人乘车时都要表现一副矜持之态。
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士族放浪形骸的风度,成一时风气。牛车不同于马车,车身敞露,且车厢大,乘座者可座可卧,不必要保持端端正正的姿态,加之牛车行走很慢,颠簸比马车小,很是受到士族们欢迎,并且乘牛车成为一种时尚。两晋时,御衣车、御书车、御药车……都驾牛,甚至皇帝出行的车队也是牛车。于是乎,上行下效,两晋南北朝时候的三公、尚书以及清贫的士大夫也都乘牛车招摇过市,成为时髦。
《南齐书.陈显达传》记载:陈家显赫,他的几个儿子和王敬则的几个儿子互相攀比斗富。他们穿戴华丽,比乘牛车。牛车也各有特色,曹操为丞相后曾经乘坐“通七香牛车”。
日本陆奥也是产马的,有几个马场,但魏晋的风气随着中原避难士族传入,所以牛车也成了公卿贵族的时尚车驾(当然远途求快还是得坐马车),有竹披车和毛车。天皇和皇族出行的车驾有凤辇、葱花辇、腰辇,下面有轮子,用人力做牵引——人拉车比牛拉车更显尊贵。
2、十二单衣:日本古代贵族女子和后宫的礼服,宫中女官、侍女的公服。
来源于唐朝的女子婚嫁衣——钗钿礼衣。
3、日本古代贵族女子面见外人时,必须以扇子半挡面。这也是来源于唐朝的婚嫁礼俗,那时还没出现红盖头,是以扇遮面,直到拜堂时,新郎要做却扇诗,然后新娘子才会拿下扇子,让喜堂上的众人见到她的颜面。然后这礼俗传到日本,大概就变成贵族女子的日常礼仪了,就跟十二单衣一样。
十二单衣非常的华丽,层层叠叠,四季缤纷的色彩都绣在上面,很是艳丽,所以日本古代的贵族男子看女子都是看衣服,而不是脸——话说扇了挡着了看不清脸呀,加上涂白脸扫帚眉樱桃唇的时尚妆……大概,真的没有华丽的衣服好看了~~~~~~~~~
4、皇后和中宫:
皇后:天皇的正妻,原则上只有一人,不过也有与中宫同时二后并立的情况。
中宫:最早是对三宫(皇后、皇太后、太后)的统称。自村上天皇立女御安子为后起,中宫便开始成为皇后的别称。后来,当一条天皇立女御定子为后时,由于此前已有皇后,故将两名称分开,以定子为中宫,与皇后同时并存。到其再立御代彰子为后时,便将定子升为皇后,以彰子为中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