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这种桃色绯闻,豪门恩怨,流云已经在前世看到听到太多了,这样的故事其实没有多少新意。她觉得,自己应该教育小桃,要动脑子思考,不要别人说什么都信。
“可是我还听说,赵先生原本是想接赵太太回去赵家的。但是赵太太和她儿子却根本不愿意。还说那个记者帮着赵太太请了律师,说是赵太太要找赵先生协议离婚!”
“什么!”
流云含在嘴里的茶差点吐了出来。她只知道中国第一起开明离婚案是徐志摩和张幼仪。不过他们是1922年在张幼仪生下与徐志摩第二子时在德国离得婚,具体的时间流云不知道,现在离没离流云也不清楚。毕竟,当事人还在德国,这种新闻也没人会专程传回国来。但是,难道民国时期上海还有这么一桩离婚案,只是并不为人所知吗?
应该不会吧,毕竟1922年离流云曾经生活的那个时代不足百年,像现在这种几乎达到了全民皆知的热闹绯闻,又是第一起妻子主动要求离婚的案子,可是极其具有时代意义地,最起码也能作为女性解放运动的里程碑什么的,为什么后世完全没有人听说过,难道说,现在的上海人根本没有一个活到解放以后,就连因报道这一系列事情而大卖的报纸都全部在战争中丢失了?怎么可能!
“小桃,赵太太被他先生赶出来之后是不是和她儿子一起住在古拔路的那个小巷子里?”流云觉得自己有必要确认一下是不是同一个人了,虽说从听到了这件绯闻传遍上海,她就已经想到了当时在那条巷子口见到的那对母子。但是,流云真得没想到,那一对只知道酗酒哭泣的母子居然有魄力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虽说现在有人帮助,又得到了舆论媒体的支持,但是,流云之前只以为,他们的目的只是向丈夫伸冤,赶走陷害自己,抢夺丈夫的第三者。可是现在,事情倒是完全出乎了她的意料之外,真没想到,赵太太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来。
“是的,除了那个赵太太,还有哪个?那里离我们住的地方也不远。报纸上都说了,他们现在都还住在哪里呢,拒不跟赵先生再回赵家。”小桃疑惑,不过想到小姐看报纸一直都看时政文章之类,对于这些绯闻都是跳过了读的,心里不免得意。之前小姐还说她,拿到报纸只会看这些没用的东西,现在看看,小姐都要来问她了!
流云还是不能将跟丈夫提出离婚的赵太太和那天在巷子口见到的坐在自己儿子身边哭泣的赵太太合二为一。就连她,那么想脱离方家,都只能像做贼一般悄悄地跑出来。估计当时方少陵既然发现自己逃跑了,那她寄给省城那家报社的离婚协议根本就没有发出去。流云知道就算哪一纸离婚协议见了报,也是毫无用处,因为不管结婚离婚,都是两个人的事情,单方面宣布不会生效。她当时,只是借鉴玉茹的办法,气气方少陵,算是替曾经的流云出口气,也是对着全省的人民表明姿态。若是让她当着方家的面与方少陵提出离婚,她到现在都不敢。因为她明白,她根本斗不过方家,就算最终能离开,也绝对是遍体鳞伤,更不要想孩子的抚养权了。
不过,现在赵太太的离婚案,不管成不成,都会将离婚的概念带给中国的百姓,于她也是有好处的。
“赵太太的娘家是什么背景,报纸有说吗?”总总迹象都能看出来,这件事绝不是简单的豪门妻妾纠纷,肯定有人在背后操纵整件事情。
“没有说,只说赵太太是出身高贵的世家闺秀。从小知书达理,自从嫁给赵先生就替他打理家世,堪称贤妻良母。不过,我买菜的时候听住在古拔路的其他人说,这两天见到赵太太娘家里的人似乎来过,劝赵太太不要离婚,孩子都这么大了,要好好过日子,但是被赵太太赶了出去……”小桃回忆着脑中的信息,早就分不清哪些是自己在报上看来的,哪些是听说的。
连娘家人都不支持,赵太太的倚仗又是什么呢?单凭她和那个记者真能将这件事闹得这般大吗?流云不相信这件事见报之前赵先生会不去阻止,毕竟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家丑不得外扬。可是这件事还是见报了,并且传播的速度十分惊人,想来,背后操纵这件事情的人的势力根本不是赵先生比得上的。真不知道有这样势力的人为什么会盯着别人的夫妻关系做文章,就算对付赵先生,这种事情也只是让他失面子,却不会让他的事业伤筋动骨。难道其实是赵太太曾经的初恋情人什么的?
那时候,他是穷小子,她是富家小姐,虽然相恋但不能相守,赵太太最终只能含泪嫁给赵先生,受尽苦楚。穷小子被爱人别嫁之事一刺激,发愤图强,二十年后回来,发现爱人过的并不好,那个娶了她的人却不知道好好的珍惜她,宠冠一怒为红颜,期望得到迟来的相守……
流云发现自己的思维拐到了诡异又狗血的苦情戏上,不觉失笑。不过流云觉得,不管幕后之人的目的是什么,总之借这件事的东风对她脱离方家一定有好处。而且,她真心希望自己的yy的事情能够是真得,这样赵太太的婚就一定能离得成,而且赵太太的权益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流云决定以后多让小桃去打听一下这件事情,看看自己跟风的可能性有多大。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被后世瞩目,但毕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