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装素裹的京城里,因为皇帝的病情一直未见好转,百官不上朝,但政事却耽搁不得,因此左、右二相肩头上的担子,如泰山压顶般,将两个向来如谪仙般优雅的二相,折磨得老态毕现。
豫王他们仅在皇帝昏倒初醒时见过圣驾一面,之后皇帝就以养病为由,不见诸子大臣,唯二能见得天颜的,仅有这两个老家伙。
这日他们甫忙完,喊了内侍,道他们要回府,值房里在座的几个文官、书吏闻言暗松了一口气,他们以为待在二相身边是美差,谁晓得这两位真拚命起来,也是凶猛得很。
自皇帝惊闻二子死讯昏倒,悠悠醒转的皇帝,短暂见了二相,命他二人暂领监国之职,又见了诸子一面,便待在御书房中养病,淑妃和皇贵妃等嫔妃们,想要待御书房侍疾,都被皇帝拒绝。
淑妃为之扼腕,皇贵妃则是咬碎一口银牙。
这一日,由皇贵妃领着后宫的娘娘们,一同前来求见皇帝,年轻的几位美人频频拭泪,娇声嚷着要待在皇上身边侍疾,她们没见到皇上,心里不安,睡不好吃不香,才几天都瘦了云云。
她们不似皇贵妃和淑妃她们要端着架子,反而不计身份的痴搅蛮缠,让向来惯于应付皇贵妃等人手腕的心腹内官有些应付不来,心腹内官们陪着笑,好说歹说,才将这些贵人们送走,一转过身,立刻拉下脸,抬手往脑门一抹满手的油汗。
送走这么麻烦后,一位内官领着人去了太医院,另一个则去库房找齐顺王送来的玩意儿,原先放在皇帝身边的那一批。皇帝玩厌了,想换些新玩意。
“干爹,陛下为何不愿让几位娘娘来侍疾?”待他们走远了,一名小内侍挠了挠头问。
心腹内官没好气的睃了年轻的小内侍,心道,皇上那病真不了,要真让那些人精似的娘娘们来侍疾,岂可能不被看穿?虽然他不懂皇上为何要这么做,但接获隐龙卫这些天,不断传来的消息后。心腹内官隐隐有些明白了!
除了诚王府闭门谢客,其他开府封王的皇子府邸,皆热闹非常。就连十皇子的安王府也是客来客往,皇上知情后,神色严肃的质问御医,安王的病况可是造假?
御医信誓旦旦,绝无造假。但也颇为保留的说:“安王自小养尊处优,胆子较常人小也是有的。”
弦外之意不言而谕。
十二皇子自小被皇后娇惯着,他都能上阵杀敌,安王不过是被箭吓了一跳,就半疯颠了?都养了这么一段时日,却都未见好转?莫说皇帝不信。御医自己也存疑。
皇上一病倒,安王府就开始热闹起来,是怕皇帝有个万一。安王讨不到好处?还是安王想趁此良机,拚搏一把?像二皇子、三皇子他们?
小内侍见内官似在想什么,站在一旁不敢出声打扰,忽地想起方才隐龙卫暗卫送来的信柬,他连忙掏出来给内官。
内官接过一看。是隐龙卫送来的消息,信柬右上角一朵浓墨勾勒的祥云。四周以描红勾了边,是最速件的标记?不动声色的将信柬收入怀中,心腹内官转头朝小内侍道:“你记好,想活得长久,就得把嘴巴锁牢了,在陛下身边侍候,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得烂在肚子里头,任何人问,都不能说出去。”
看小内侍乖巧的点点头后,心腹内官才重重的叹口气:“这天,要变了。”说完便举步走进御书房里,小内侍抬头看了眼天空,随即转头跟进御书房里。
皇帝精神很好,事实上是非常好,他很久不曾这么轻松悠哉度日了。
未登基前,要小心防着,不被争夺大位的兄弟们诬蔑,往他身上泼脏水,当皇帝之后,国事如麻,要平定外患,又要烦恼水患、山崩、雪灾以及虫害等天灾,直到有人奏请立太子,皇帝才发现立谁当太子呢?
若是皇长子仍在,皇后嫡出,又是长子,立为太子合情合理,偏偏他夭折了!
立二皇子?此子生性fēng_liú性好渔色,小小年纪就已经拐得宫女为他寻死觅活,不妥!及长又一骨脑的钻进钱缝里去,让皇帝怎么看都觉得他小气得紧,无皇室风范。
三皇子呢?皇帝也有意见,皇贵妃太贪心,三皇子甫出生,就册封她为贵妃,连生二子,又擅讨皇帝欢心,皇帝又破例加封皇贵妃,皇后一直无所出,皇贵妃仗着自己育有二子,有时对皇后都不甚敬重,三皇子领差后,其外祖、舅父等全力支持,轻易的就将二皇子给比了下去,皇帝原不以为意,直到四皇子横空出世,皇帝才发现,三皇子的表现优异,不全然是他自己的功劳,四皇子母妃早逝,母家已败,毫无人脉的他,却将差事办得四平八稳。
皇帝发现四皇子似乎比他的两个兄长更为出色。
之后的一次端午御宴,八皇子缠着三皇子,闹着要上龙舟去玩,被不耐烦的三皇子一掌甩开,整个人跌了出去撞到石块上,当场额角血流如注。
众妃尖叫声不绝于耳,皇后倒是不忙不乱的让人请御医,指挥若定的安排一切,皇帝当时觉得皇后处理得宜,众人散去之后,随兴在御花园中散步的皇帝竟意外听到四皇子安抚十二皇子的话。
同样是一母所出的兄弟,那一对有母妃在上头护着的,在自己面前张狂跋扈毫无友爱之心,这一对没有母妃庇护,兄弟两相依为命。
皇帝伫足片刻,沉吟良久,才做下决定,派人暗助与皇后合作的四皇子,也好就近考察他。
只是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