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明统天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忽兰忽失温之战(中)

巴图蒙克的大帐很快就建好了,之后巴图蒙克召集所有的下千户以上的将领来了一次全体大会。在会上巴图蒙克表现出一副镇定、自信和本大汗还有后手的故作高深的模样,三两句话巴图蒙克就安定了大部分人的心。之后巴图蒙克再三强调只要你们按照本大汗的命令去做,突围是一定能够办到的,胜利是可以预期的,明年的复仇也是可以实现的。巴图蒙克一番关于长远的未来的讲话忽悠的大多数人已经忽视了现在他们正在明军和火筛几人组成的三十八万大军的包围之中呢。

最后大部分的将领都信心满满的走了,他们回去之后也必然会把他们的信心带给他们的部下。不过还是有一批将领没有走的,他们就是巴图蒙克的左右军大将和剩下的五个上千户长。他们是除了巴图蒙克以外大军里地位最高的人。对于现在的大军的困境他们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不会因为巴图蒙克的几句忽悠就忘了当下的困境。[w w ]

巴图蒙克当然也知道自己忽悠不了这几个人,所以他单独的把这几个人留了下来继续商量对策。几个人都有自知之明的没有提巴图蒙克刚才的话,开始认真的商讨起对策来了。不过研究来研究去,最后他们发现面对已经精心准备好的三十八万大军,他们所有的谋略都是徒劳的。能做的只有拼死发动突围,出去了就逃得了一命,出不去了那他们就等死吧。除非发生奇迹。

巴图蒙克在召集手下商讨对策的时候朱厚照也同样召集了手下的众将商讨歼敌的对策。参加的不单有朱厚照手下大明将领,就连火筛、亦思马因和亦卜剌三人都带着自己的亲信来聆听朱厚照教诲来了。

在军营里,朱厚照先是拐弯抹角的批评了火筛、亦思马因和亦卜剌三人的自私行为,三人心里的确有愧,再说他们现在还得指望着明军呢,所以就低着头认了。之后朱厚照又安排了接下来的大军的行动策略。

为了避免出现较大的伤亡,朱厚照决定对巴图蒙克的大军实行先围困,等到对方弹尽粮绝的时候再发动致命的一击。困兽犹斗,此时巴图蒙克的十万大军就好比是一条被捆着的巨兽。如果逼得急了,说不定他们会爆发出多大的战斗力呢。到时候就是就是歼灭了他们说不得自身也得付出不亚于对方的伤亡。

但是如果等到对方弹尽粮绝战斗力已经基本消失之时再发动致命一击,就可以既消灭了敌人也避免了自身的较大伤亡。

经过半个晚上的商讨,最后方案确定了下来。明军负责防守西面和南面,火筛、亦思马因负责防守北面,亦卜剌负责防守东面。明军在抽出五万骑兵负责在外围游曳,一旦哪里的防线出现了问题,就补充到哪里。所有人都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在几乎四倍于自己的兵马的防守之下巴图蒙克十万毫无士气可言的大军突围的希望已经是微乎其微了。

巴图蒙克把突围的时间定在了第二天的凌晨时分。此时正是人睡得正香的时候,巴图蒙克这一猛地突围吓得防守的明军和火筛几人的大军一跳。

不过幸好朱厚照早就安排好了大军夜里兵不离身,身不卸甲。并且朱厚照把大军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夜里安排三分之二的人睡觉,剩下的三分之一的人在前面全力的戒备。一旦敌军突围则戒备的人立即鸣鼓反击。听到鼓声之后在中间的三分之一的人则必须起身戒备。如果敌军只是小批次的试探性的进攻则中间的那一批人只戒备不参战。如果敌军势大,则他们就必须立即参战。如果敌军有突破前军之势则中军要向后军鸣鼓示警。听到第二次的鼓声之后后军就要起身戒备,必要时也必须参与到战事之中。但是如果敌军一开始就是只有试探性的进攻,并且一触即退的话中军和后军就接着休息。这样做可以很好的防止中了敌军的夜晚疲军之计。

所以凌晨巴图蒙克大军一进攻便遭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前军主要以火枪兵和弓箭手为主,当巴图蒙克大军还没有靠近前军的时候,漫天的弓箭便已经射向了他们。

“想不到他们这么警惕。”看到前面接连中箭而倒下骑兵,巴图蒙克惋惜道。“不管了,全军出击。”

巴图蒙克号令一出,十万骑兵便朝着北面的火筛和亦思马因大军方向展开了突围。

“嗖”“嗖”“嗖”“嗖”此时的战场上除了喊杀声之外最多的声音便是双方弓箭的破空之声。

随着大批的骑兵倒在了血泊之中,巴图蒙克突围大军的前锋也到达了前军的驻扎之处。弓箭已经被抛弃,不管是防守的还是进攻的全都拿出了马刀,人们来不及想其他的纷纷向前方的敌人挥舞着那滴着血的马刀。

“咚”“咚”“咚”,此时一阵高昂的鼓声响起,看到突围的巴图蒙克大军势大之后前军果断的敲响了警戒和求援的大鼓。

“快,都给我快点。要是让那巴图蒙克逃出去了,小心我到时候让千户长砍了你们的脑袋。”中军里每一个大帐里都有几个人在催促着里面的还在睡觉的人呢赶紧起来作战。

幸好这些人也都知道事情的重要性,要是因为自己让那大汗巴图蒙克跑了,到时候他们的将军肯定饶不了他们,所以一听到动静他们都赶紧拿着刀向外面跑去。

火筛和亦思马因两人现在也穿上衣服出来了,他们早就想到巴图蒙克可能会把首要的突围方向放到自己这里,所以晚上两人睡觉的时候都没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七章 忽兰忽失温之战(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