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527章 徐州游击将军臧霸

魏延收拢周仓、廖化、刘辟、裴元绍、何仪、黄邵、何曼等黄巾将领,都经历了一番曲折,因为这些黄巾将领都对朝廷很不信赖,在一开始都拒绝邺城朝廷的任命,更拒绝归附在邺城朝廷治下的豫州兵团下面,魏延只得用自己的武力降服他们,来个先礼后兵。

首当其冲的便是周仓,因为在这些黄巾将领里面,武力值最高的便是周仓,其次是廖化、何曼,只要赢得了周仓并收服了周仓,其他黄巾将领也会服气,会静下心听魏延说话,不会像之前听到是邺城朝廷来的将领便什么都听不进去。

周仓是身量高大黑面虬髯的关西大汉,出身贫贱,xing情豪放,办事果断,待人赤诚,周仓早年为生活所迫,经常挑贩私盐,因而练就一双铁脚板,两条飞毛腿,一身好武艺,黄巾起义爆发后,周仓加入黄巾军,为地公将军张宝的部将,张宝死后,周仓便和同是黄巾军的裴元绍率众上了卧牛山,卧牛山其实便是伏牛山,在汝南郡与南阳郡交界处,东西连绵八百余里,周仓、裴元绍入了伏牛山,呼啸山林六年多,当地官军无可奈何之。

魏延领着一千名劲卒,化为山贼,摸上了周仓、裴元绍的山寨,想要以邺城朝廷的名义招抚二人。

裴元绍根本听不下去,上前搦战魏延,一回合便被魏延斩断头巾。

裴元绍魂不附体,不敢应战。周仓便提刀来战魏延。周仓力大无穷,挥舞着大刀,如同暴风骤雨一般。越打越紧,一开始居然打得魏延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魏延的刀法毕竟是秉承家学。而周仓的刀法是野路子,魏延稳定心神,一边打一边琢磨周仓的刀法,发现他看似乱砍,却自有一套路数,这套路数打过一遍再打一遍的衔接处有些衔接不上,是一个漏洞。

魏延由着周仓耍了三遍刀法,等周仓准备耍出第四遍时。魏延一刀砍下,劈向周仓的脖颈,周仓躲避不了,只得闭目等死,谁知魏延的刀携带着强劲的刀气,却只是轻轻地落在周仓脖颈处。

周仓开始不服,如是这般三次。魏延都有机会杀他却没有杀他,周仓终于服气了,又见魏延面如重枣,卧蚕眉,丹凤眼。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是当朝骠骑大将军吕布麾下大将,心里敬慕,纳头便拜。

因为吕布的提前布局,周仓没有跟随关羽,却追随了小关羽魏延。

魏延便谨遵吕布的军令,封周仓为自己的副将,后来发现周仓虽然力大无穷,武艺娴熟,但生xing粗疏甚是大意,便有心点化周仓。

有一ri,魏延指着树下一群蚂蚁,笑问周仓周元福:“元福,你打这些蚂蚁看看。”

周仓伸出拳头,用力一砸,地面凹进一块,蚂蚁却没事;再用力一砸,手痛得他哇哇大叫,蚂蚁还是若无其事。周仓眼见小小蚂蚁都打不死,急得满面通红。

魏延呵呵笑道说:“看我的。”只见他伸出指头,轻轻一揉,蚂蚁一下死了好几只,周仓看得目瞪口呆。

魏延便对他说:“元福,你力量很大,甚有武勇,却要懂得怎么运用。”自此之后,周仓便跟随魏延学习兵法,从一员有勇无谋的猛将渐渐成长为一个可以单独领兵有些头脑的将领。

魏延遵从吕布的“攻心为上”的战略指导,恩威并施地降服了廖化、刘辟、裴元绍、何仪、黄邵、何曼等汝南黄巾将领,又根据他们人马多寡封他们为中郎将、校尉之职,还提供金银、粮食、兵器、盔甲等物,这些黄巾渠帅甚感吕布的厚意,又痛恨袁绍的暴虐,都先后加入了以魏延为统领的豫州兵团,聚起四五万人马,以桐柏、伏牛群山为依托,对袁绍势力进行了频繁而有针对xing的袭扰。

袁绍见颍川、汝南两郡黄巾兵器盔甲越来越齐备,甚至有了强弓硬弩,感到甚为惊异,后来派人一查,这些黄巾余党都依附了吕布,吕布将z军淘汰下来的兵器盔甲特别是弓弩都拨给了豫州兵团。

袁绍奇怪地问道:“本公不是命人封锁了所有要道,为什么吕布的辎重还能从冀州运到汝南、颍川?”

郭图派人一查,连忙回禀:“主公,吕布小儿派去颍川的车队都插着颍川荀家、陈家的旗帜,关卡将领又被收买了,所以没有清查,派往汝南的车队上都插着襄阳蒯家、蔡家的旗帜,也收买了关卡将领,所以也没有清查,吕布的辎重便堂而皇之地运到了颍川、汝南。”

袁绍一开始勃然大怒,命人将收受贿赂的关卡将领斩杀,又严格清查过路的世家车队,怎奈袁绍势力是由所有世家捧起来的,那些世家有很多做的都是偏门生意,根本经不起查,袁绍的清查搞了没几天,麾下那些世家谋士一起进谏,袁绍迫于无奈,被迫取消,而吕布这边也学聪明了,经常派出人马到兖州、青州、徐州一带,劫用豫州、荆州那边世家的贸易车队,来运送军备物资,支援黄盖、魏延的游击战。

与此同时,吕布还在徐州扎了一个钉子,他任命臧霸为徐州游击将军,命他纠合泰山旧部,对徐州牧陶谦和豫州刺史刘表进行不间断的袭扰。

自从臧霸被太史慈俘虏后,太史慈知道吕布甚是重视臧霸,便把臧霸押送到邺城,吕布亲自为臧霸松绑,并跟他共进酒席,臧霸当时心里便甚是感激。

随后臧霸在吕布的教导旅里接收吕布的思想熏陶,长达六个月,六个月洗脑以后,吕布又跟臧霸进行推心置腹的谈心,一连谈了三天,终


状态提示:第527章 徐州游击将军臧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