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752 章 赵俨和杜袭

吕布很早就听说,颍川是一个地杰人灵的地方,除了荀彧、荀攸叔侄和郭嘉之外,除了袁绍麾下的荀谌、郭图、辛评之外,还有四大名士辛毗、陈群、杜袭、赵俨,吕布曾慕名征辟之,可惜当时吕布刚到洛阳,名声不彰,均被他们拒绝。

后来董卓霸占洛阳,洛阳靠近颍川,战火蔓延,颍川四大名士为避战乱,分别离开颍川,陈群举家搬迁到徐州,辛毗跟随兄长辛评投靠袁绍,而赵俨、杜袭相约一起前往荆州暂避,并在那里结识了同乡繁钦,三人一见如故,顿成莫逆之交。

当时荆州刺史还是韩馥,他素闻赵俨、杜袭、繁钦之名,刻意对他们进行笼络,并以贵宾之礼对待他们三人,多次请他们入仕。赵俨通过观察,认为韩馥生xing怯弱,不能长久,坚辞不就,果不其然,过了不到一年,袁绍就窃取韩馥的荆州。

袁绍又延请赵俨三人,赵俨则认为袁绍se厉内荏,外宽内忌,喜欢招揽人才却不能量才使用,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主,继续坚辞不就,还劝说在袁绍面前炫耀文才的繁钦远离袁绍,以免抱憾终生。

三人继续南渡,隐居在长沙郡,静待时局。

后来吕布迎少帝于邺城,发布唯才是举令,并实施屯田制度,赵俨认为“吕镇北(当时吕布还为镇北将军)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于是就同杜袭、繁钦等人一起举家北还,然而司隶一带被董卓占据,他们无法北上,滞留在襄阳时,他们又被袁绍延请,不得已暂时为袁绍效力。

””此后吕布奇袭洛阳。两次击败袁绍,袁绍胆寒,遂却了北上跟吕布抗衡的决心,一心往南边发展,赵俨因此更看轻袁绍,数次准备北上投奔吕布。都因为时机不成熟而停止。

这次吕布扶持少帝还都洛阳,袁绍跟孙策在江夏一带正打得如火如荼,担心背部受敌,有心跟吕布恢复旧好,便派辛毗为使者,前去洛阳朝见天子,象征xing地贡献一部分赋税,当然重点是拜谒大司马吕布。

赵俨、杜袭、繁钦便携带家眷,混入辛毗的车队里。前去洛阳。

吕布得到赵俨、杜袭、繁钦到来的消息,大喜,亲自迎出大司马府。

吕布如此器重赵俨三人,实在是了解这三人在历史上都有值得器重的才能和表现。

赵俨最卓越的才能便是善于处理诸将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参军人才。ao任命赵俨为郎陵长。在郎陵。赵俨恩威并用,郎陵混乱局面迅速好转。赵俨在郎陵结识了阳安都尉李通。赵俨劝告李通忠诚于曹cao,杀死了袁绍招降的信使,又拒绝了刘表的招抚,而后赵俨又协助李通率领阳安军民,平息了流窜于淮河与汝河之间的流寇,使阳安成为屏护许昌的坚固堡垒。免去了曹cao同袁绍决战的后顾之忧。

建安六年,由于曹cao采纳枣祗的建议实行屯田效果显著,就下令军队也实行屯田。曹cao的三位大将张辽、乐进和于禁分别屯驻于长社、阳翟和颍yin,他们彼此之间..””由于功高位显而不服气,经常为一些琐碎之事发生争吵。以至于发生严重的摩擦,影响了军队内部的团结。曹cao就任命赵俨为参军,参与张辽、乐进、于禁三军军事。赵俨运用规劝、疏导的方法消除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终于使三位大将消除积怨,保证了军队的团结。因赵俨治军有方,从此经常被任命为都督护军,统率协调曹cao的高级将领出外征伐。曹魏建国后,先后持节督护荆州、豫州、雍州、凉州等地驻军,为军队的安定团结,竭尽全力。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克襄阳,斩庞德,降于禁,水淹七军,围曹仁于樊城。曹cao任命赵俨为参军,助曹仁守樊城。他随徐晃率领的援军一同南下到樊城附近时,众将都请求直接攻击围城的关羽大军。赵俨指出:“关羽正兵强势盛,樊城已被牢牢包围。我军远道而来兵力疲惫,又与城内不通消息,立即出击,只会损兵折将,有百弊而无一利。建议徐将军在城外安营扎寨,想法与城内联络,使城内的士兵振作士气,坚守待援,等其他各路援军到齐,内外齐发,一举击败关羽,解樊城之围。”赵俨还向众将表示,此举如果受到曹cao责罚,由他来承担罪名。徐晃采纳了赵俨的建议。时隔不久,东吴孙权派吕蒙袭击荆州,关羽急忙撤兵增援荆州。众将这时又劝曹仁乘机出兵袭击关羽。赵俨连忙劝阻,他指出:“孙权乘关羽围樊城之机,袭击其后方,但因害怕我军会利用两败俱伤的机会去进攻东吴,这才向魏王谦词称臣,实际上也是在观察我军的态度。现在关羽前进难取,老巢又被袭,已准备孤注一掷。而今不如让他与孙权对抗,倘若我军追击关羽深入到江南,势必会威胁到东吴。孙权权衡利弊,会设法同关羽修复关系,共同”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752章赵俨和杜袭”对抗我们,这样反而会给我们留下无穷祸患,魏王现在也肯定在为此而担扰。”曹仁同意赵俨的分析。果不其然,曹cao因担心曹仁会南下追击关羽,不久就派使臣快马传令,要他收兵。

赵俨胆识过人,多谋善断,圆通和睦,又刚毅有度、忠正廉洁,值得吕布重用。吕布还是先委任他为大司马掾属,数月后便封为郎陵县县令,后来又任命为上庸郡太守,后来任荆州总参军。

杜袭的才能跟赵俨差不多,也是一个非常卓越的参军人才。

那一世,杜袭见刘表外似怀柔宽厚,待人不失礼数


状态提示:第752 章 赵俨和杜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