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大宋皇商>第二百六十四节:各方的蠢动
中的落叶。心头一面想着明天的经筵要讲什么,一面思忖着巴家究竟是不是已经看穿了。

眼看着正月就要到了,汴京城的天气越发地寒冷起来,王诩天还没亮就起了床,而这次却是雅丽梅朵起床服侍他穿衣洗漱,王诩自然是知道两女有所默契,也欣然乐见这种和谐的氛围。

出门之后,王诩心头惦念着焦七夫妇,刻意去了夫妇二人摆摊的地方。却依旧是没有见到人影,只得揣着各种揣测上朝了。

点卯散朝之后,王诩又跟着太监来到了崇政殿,这次王诩刚一迈入殿门,就见赵煦早已把椅子摆在了殿中央,笑着等着他了。

虽然赵煦面带笑容,但是瘦削的脸颊和有些病态的绯红仍旧让王诩感到有些担忧。

“王卿不必见礼。”赵煦将王诩要跪,赶紧出声。

“谢陛下。”王诩起身,自然地坐在了椅子上。

赵煦展颜一笑。有些干裂的嘴唇带着苍白,“王卿上次说到了西北之事,朕回宫后一直念念不忘,那日并未尽兴。今日也不必再讲什么经义,再给朕详细地说说。”

王诩心念一转,心中暗想。正巧赵煦感兴趣,何不如就趁此机会把儒魂七律向整个陕西七路。甚至是整个宋朝铺开,有了主意。王诩就开口道,“陛下,自本朝开国以来,太祖太宗就定下了饥年募兵之制,使但凡饥年天下有叛民而无叛军,此举确实解决了内患之忧,却有衍生出许多问题。”

王诩知道自己的言语可能有些重,所以说着就停了下来,直到赵煦示意继续,王诩才继续道,“其一,便是冗兵之忧,想来熙丰年间,王荆公变法便是为了解决此题。”说着,王诩又顿了顿,并未说出王安石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也没有抛出自己的见解,因为他知道赵煦对神宗对王安石的敬重,所以不敢冒险。他的砝码是押在赵佶身上的,眼下只希望通过赵煦实现一些初步的设想,为以后奠基。

“王卿继续说。”赵煦点头示意。

“其二,便是难以御外,将兵法施行之后,士兵们的战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臣以为还不够。”王诩故作忧虑地蹙眉摇头,再次停了下来。

赵煦正等着听王诩的高见,却见其又停顿了下来,不由得催促道,“王卿何以这样认为?”

王诩站起身来,拱手道,“陛下,吃粮当兵当兵吃粮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或者说是弊病,何以入伍?何以从戎?”

“臣私以为,投军从戎乃是保家卫国,卫戍一方,而非是为了吃粮赚饷。生于斯长于斯,我们为捍卫自己的家园捍卫自己的生存方式而投笔持刀,为子孙后代不做奴隶依旧能生活于此而浴血奋战,将官士兵应该有自己的铁骨军魂!”王诩慷慨陈词,赵煦大受感染,高赞道,“好一个铁骨军魂!王卿所言极是!”

王诩见赵煦被自己兜入,便问道,“不过,陛下可曾想过,如今的为着吃粮当兵的禁军可有铁骨可有军魂,若是能找到更多钱赚,找到更多的粮吃,他们还会当兵为国否?”

这一问倒是把赵煦问懵了,好半响都没有回答王诩的问题,只是凝眉默想。王诩知道自己有些话不能说得太过,赶紧接话道,“不知陛下还记得臣那日所说的在泾原路推行儒魂七律之事?”

赵煦似乎明白了,点头道,“朕当然记得,莫非王卿是想…”

“正如陛下所想,臣以为,若是在整个禁军中推行儒魂七律,禁军面貌将会焕然一新。”王诩终于抛出了他的最终想法。

赵煦有些迟疑道,“朕知军兵大多不识字,如何推行此事?还有,此法真乃奏效?”

王诩胸有成竹地一笑道,“陛下,各个州郡乃有助教,便可将此事交付于他们,至于如何教授,臣自会著书一本详细阐述,届时发于各个州郡即刻。至于说效果,如今身在京城的妹勒和嵬名阿埋便是活生生的例子,我想也不会有人怀疑。”

“好!”赵煦听王诩已经将万事想得周到了,立刻应诺下来,“后日百官大朝,爱卿便提议此事。”

“遵旨!”王诩俯身一揖,心中知道,这事还需要各位宰执的点头。

王诩刚出宣德门,两个人赶着马车就匆匆地走了过来,正是山诚和匡尚。

见两人神色有些焦急,似乎有话要说,王诩摆手道,“上马车,咱们边走边说。”

登上马车后,山诚先钻入了车厢中,“公子,今天一大早我就按照和那个大汉的约定去了汇客楼,但是他却一直没有来。”

山诚的话让王诩的担心陡增,低声自言道,“既然说定了为何会不来,莫非是巴家故布的迷雾。”

“应该不会。”山诚接嘴说了一句。

“哦”王诩眼皮一抬,扬眉问道,“为什么这么认为?”

山诚指了指驾车的匡尚,“还是让匡尚给您说吧。”

王诩明白山诚不多嘴是避免产生越俎代庖的误会,点点头示意他去替换匡尚,匡尚让出车夫的位置,钻进了车厢,“公子,巴家人上钩了。”

“详细些。”

“是这样,那日马球比赛之后,我便驾车送公子和马先生回去,之后谷全有就派人来请我赴宴。”匡尚一边回忆一边说着,“我两人吃吃喝喝,谷全有无非说些拉拢客套的话,让我在驸马面前多说些他的好话,将来蹴鞠馆和马球社若需要正式的账房,让咱们先考虑他。我自然也是应付了一番。我两人正在喝酒时,来了一个人,见我在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四节:各方的蠢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