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大宋皇商>第四十九节:到达崖州

船到了崖州码头,王诩带着丁强和冉儿下了船,单岩因为要负责照看好船只的缘故,也就没有和王诩三人一起入城了。说是崖州城,但其实更像一座山寨,由粗木搭建成的城墙仅有一人高,往来也无甚行人,更别提马车这种代步工具了。

王诩不禁感叹,难怪北宋士人被贬官最惨的地方就是此处。

三人进了崖州城,但见屋舍低矮,也俱是木材搭建而成,偶有一个两个小贩走过,却也听不见叫卖声。

丁强拦住一个路人,打听了知州府衙所在,便引着王诩和冉儿二人去了。

三人来到一个显得有些寒酸,且不显眼的衙门前,王诩看着空荡荡的衙门门口,没有官差,连大门都是大大咧咧地敞开着,在初秋的时节却透露出一种别样的萧瑟。

丁强提步迈了进去,王诩和冉儿跟着也走了进去。

空旷得有些破落的衙门大院里,一颗歪脖子老榆树孤零零地站着,树下一位老人正负手于背,捧着一本书看着。

“敢问先生,这里......”

还未及丁强问完,王诩身边的冉儿忽然跑了过去,一把抱住了老人,放声哭泣:“爹爹。”

王诩给丁强使了个眼色,二人悄悄地走了出去。

“让他们聚聚,我们去转转。”听着王诩的话,丁强一如既往地只是点点头。

不长的一条街道直接通达到城门,两旁起起落落的屋舍凌乱地搭建着,偶有几个顽皮的孩子从这厢边冲出,又嬉笑着跑进了灌木丛。

“看看那里卖什么。”王诩带着丁强朝着一个店铺走去,简陋的店铺甚至连牌匾都没有。

站在柜台里的掌柜见有人来,热情地迎了出来,“二位想要点什么,我这儿可是整个崖州城最大的铺子。”

王诩客气地笑笑了,在店里环顾一周,整个店铺就像是一间大的杂货铺,基本什么都有,但是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毕竟是生意人,一眼就看出了王诩似乎对自己的店铺不甚满意。随即走到王诩跟前,笑道:“公子看来不像是崖州人。”

“在下杭州人士。”

“出自江南繁华地,难怪仪表不凡。”既然生意做不成,对赔上了两句好话也是生意人的原则。

“你这儿可有什么特别的东西。”王诩看着四周的货物,在杭州,这些东西基本上就算是破烂了。

掌柜摇摇头叹气道:“这穷山恶水,能吃上饭就算好的了,还能有什么稀罕物。不过......公子既是杭州人士,来这山高水远的地方有何贵干?”

“带着我家娘子来看看岳父大人。”

掌柜一听,不禁感叹道:“想来公子的丈人必是贬官来此吧,公子还能不远万里来探望,真是有恩义之人。不知公子丈人高姓啊?”

“姓申,名山松。”王诩好像记得冉儿告诉过他,她爹爹是叫这个名字。

掌柜眉毛一扬,惊讶道:“原来是申知州的贤婿,失敬失敬。公子可不知道,申知州来了之后,为我们崖州城做了很多好事啊,崖州的百姓都很感戴他。”

“公子你看看这个。”说着掌柜从柜台里拿出一卷白的东西。

王诩接过来一摸,便知道是棉线,便问道:“这可是棉线?”

“是啊,公子可不知道,在申知州来之前,我们崖州的百姓都穿的是麻。后来,申知州带着我们种木棉,又找来了几个异族女子帮忙纺织,这才让我们崖州人穿上了棉质的东西。”掌柜不无感戴地说道。

“嗯”王诩摸着手中的棉线,忽然想起好像很多杭州的一般百姓也都穿的是麻,转身朝着丁强求证道:“丁强,棉这种东西在杭州也是一般百姓穿的吗?”

丁强难得露出一个朴实的笑,说道:“不是。公子可能有所不知,小的乃是农户出身,这些事小的知道得多些。木棉这种东西,我们中原虽然也有,但是很少。而且用来纺纱织布的更是极少,主要不过用来放在被子里面,衣服里面,为保暖之效。它有很多优点,比起桑蚕,它不用采养,只要种植得当,一定能有好的收成。比起麻来说,又是不用缉绩,而且比之麻绸更能御寒。它能生长在不出粮食的土地上,不会与粮争地,而且通常是谷雨下种,大暑立秋摘实,所以也不会耽误农时。”

王诩奇道:“既然这样为何不大面积地推广种植呢?这样不仅能让穿不起丝绸的普通百姓能穿暖,还能开垦出很多荒地,让流民们有地可耕。”

丁强朝着王诩拱拱手道:“公子眼界开阔,宅心仁厚,看得较小的长远。但是,这木棉有一个难缠的地方,就是木棉所结果实很是轻柔,不似蚕丝、苎麻能够很容易地纺织成匹。”

王诩听着,心中不由得叹息,看了看手中的棉线,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掌柜的,这棉线是从何而来?”

掌柜不解地看着王诩道,亦是含糊道:“这个我也不大清楚,不过公子可以去问问申知州。”

王诩想想,出来的时间也不短了,于是带着丁强告辞了掌柜,径直朝着衙门走去。一路上,王诩都在想着,如果是崖州人有更高效的方法来将木棉做成棉线继而纺织的话......但转念一想,也有可能崖州地处偏远,物产甚少,所以不辞辛劳地用人力来做这些事。

“相公。”冉儿站在衙门口,见王诩和丁强回来,兴高采烈地蹦到王诩的身旁。

“咳咳咳,一点规矩都没有。”清瘦但不失精神的申山松说了一句,随后便走到王


状态提示:第四十九节:到达崖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