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幻之盛唐>第六百三十八章 会师
研究和创新的投入。

穿越者固然可少走弯路,但不代表就可以规避一切风险和意外,个人的想法再怎么先进和其妙,也需要众多专长和分工的手下来实现,你又能证明确保他们的忠诚和信念都一定和你一致的呢。

此外还有持续投入保持创新能力的问题,这就要求一个基本产业相关的教育体系,不然最终还是那种传统以父子师徒为纽带,家族加行会手把手经验传承式的老路。缺乏足够的知识交流和实践,个人的学识经验在怎么丰富,能够发挥出来的效应也是有限的。

穿越者可以引领时代,但不代表就可以事事无所不能,更多时候,还是要借助当代的时势,影响和改变部分古人,甚至要做出一些妥协和代价,以达成将他们所代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的效果。。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只要教育基础当道一定的普及程度,就自然有人会对更深层次的东西产生兴趣和疑惑,然后积累量变为质变,产生一些跨时代或是里程碑的东西,这就是近代教育的最大优势和特点。

在一个陈景润的背后,或许是无数数学爱好者的钻研和积累。

楼里还摆着好些南海都督府,或是南海藩国进献的稀罕物,最新的几件还是前两天送来的。

前几天,南海林邑国国主诸葛地,率一众臣子来朝,献驯象、镠锁、五色带、朝霞布、火珠,受象林公,光禄大夫,象郡刺史。

林邑国发起于红河下游的九龙江平原,北起今越南河静省横山关,南至平顺省潘郎、潘里地区。上古时被称为象林邑,简称林邑,为秦汉象郡象林县故地,东汉末,象林功曹之子区连自立为王,从此独立。

产象牙、犀角、乌木等珍奇异物,地当中国连接东南亚、西亚等地的海路要冲,从事中国与东南亚、印度、西亚的海上中转贸易,获利甚大。不过最有名的却是从0当地引进的占城稻。

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越南中南部,本来历史上要北宋初年首先传入我国福建地区。

根据我国古***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即便在河南河北这些中原地带也能成活,只是产量有所减少,因此成为战后中原诸道百姓,耽误了农时后的救命粮和应急粮。

因为周期短耐寒耐旱,南海在拓殖海外时,也会尽量多带上占城稻,在控制一地后就地开荒补种,以大大减少远程输送的后勤压力。

现今环王朝,举国兵不过五千,其中象兵千、马四百,在中南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势力。

不过可惜它比邻的海陆都拥有巨大优势的庞然大物,在海上有治所海南岛琼州的南海都督府,而陆地北方则是级别更高的以交州(河内)为治所安南都护府,这两个庞然大物都是它惹不起的,所以它对外扩张的可能性,只剩下西面的水、陆真腊、以及几个小国。

不过这几个国家也是朝贡不绝的大唐臣番,并不是那么好相与的,所以林邑国本身的对外拓展空间,几乎是相当有限。

也是我封建南海之后,第一个介入的地方政权,因为当代环王是前王黎头的姑侄子,因为诸大臣拥戴取了黎氏王女,才成为国主的,因此即位后国政长期为国中豪族世家把持,直到借南海义从,发动宫变杀掉一大逆臣家族,才重秉大权。

又法中华故事,改易制度风俗,变土蛮各部为郡县,置国官和外官,宰相尚书节度将军刺史诸职。

因此当代环王的事大主义,可谓极其恭顺,为南海诸臣番之首,五千国兵,至少有三千都是作为唐军的附庸出征在外,要么随南海团练征捕岛蛮,要么在安南境内攻打不服王化的土蛮,也参加过攻灭室利佛逝和打通南平和管桂的红水河清理战,所获颇丰。

此外至少还有两三万国人在南海各地从事杂役到监工、管事等各职,每年还提供一定数量大象、水牛、矮脚马等

反正有宗国保护,周边没人敢找它的麻烦,国中除了少量备盗匪的国兵,对大唐几乎是不设防的。又依靠追随南海都督府有海商之利,在列国中也算富足,世代子孙安居王位而无虞,只要靠南海都督府的庇护,就可以从海贸中享受相当奢侈的生活水准。

当代环王诸葛氏,甚至派人到剑南武侯故里去述祖,同时在国中推广汉裳礼俗不余遗力,又优待唐人土户,招徕为官吏,是为南海诸藩中语言风貌,最接近中华的所在。

再加上其地冬温,多雾雨,号称气候温宜,因此成为很多南海治下军民乃至归化人,前往度假修养之地,又有一些将士以积蓄,在当地置办田土庄园,作为退养安老天命之所。

这种方式也逐渐为南海诸多臣番小国所效法。后来又出了一种变化。

既然陆地上的格局难有变化,他们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就是向南海都督府重金购买一份许可,然后乘船攻掠某处无主岛屿,将当地土人尽掳为奴,然后将国中无望继承大宝的王子、兄弟之类的别支分封与岛上,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拓土。

作为环王献上的礼物,是几件色彩斑斓的百鸟裘,一颗龙眼大的海青珠,一具精致的象牙佛坛,还有一件用细碎宝石和金丝编成的金缕衣。珍贵而颇具匠心,毕竟这种小国的王姓,翻覆沉浮就在我一句话间。

。。。。。。。。。。。。。。。。。。


状态提示:第六百三十八章 会师--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