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主角自称是耶稣的原型,曾经到过印度更随释迦摩尼学佛,这样的观点听起来有点像是胡说八道,但事实上研究基督教起源的西方学者中一直都存在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基督教起源于印度的佛教,或者说基督教的一些教义观点很大程度上受过佛教的影响。
而影片中所提出的各种匪夷所思的观点,在现实中其实都是有理论依据。
马可波罗的故事,正好也符合这样的条件。
随着近代越来越多的历史研究表明,《马可波罗游记》很大可能是马可波罗凭空杜撰出来的,他本人根本没有去过中国。
这个观点首先由意大利学者提出,因为他们研究了马可波罗的生平,发现他并没有长时间的离开过欧洲,当然也不能有时间像他游记中那样去到中国做了那么多事情。
同样的,中国所有关于元朝历史的文献记载中也找不到马可波罗这样一号人物,他不像明朝的利玛窦,那是在各类史书中都有明确记载的人物。
结合两边的历史研究,基本上可以证明马可波罗从未到过中国。
但是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又确确实实对中国当时的一些情况有着非常详细和准确的描述,特别是商业方面的一些情况,所以有学者就提出这样一种假设,认为马可波罗本人并未真的到过中国,但是他从一些到过中国的商人口中得知了关于中国的种种情况,然后在此基础自己经过一番杜撰,然后就有了《马可波罗游记》的诞生。
目前这种观点还没有被广泛的提出来,在大多数西方人意识当中,《马可波罗游记》就是真的,所以当影片中男主角告诉大家其实马可波罗是个骗子的时候,这种观点上的反差必然会让观众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然只告诉大家马克波罗是个骗子还不够,裘德还必须要拿出足够的证据来支撑这个观点,这就像影片中男主角为了证明自己是耶稣的历史原型,引用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的观点,声称后来各个版本的《新约》其实都并非出自他之口,而是后来的信徒根据各自需要重新发展出来的一样。
在裘德的设定中,男主角才是真正去过中国的人,回到欧洲后他受一次战争的牵连而被投进监狱,正好和马克-波罗被关在同一个监室,无聊时他向马可波罗讲述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出狱之后马可波罗就把从男主角这里听到的故事写成了《马可波罗游记》。
这段讨论被放到剧本的第二部分,和哥伦布大航海、梵高的油画一同成为证明主角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14000多年的证据。
这样一来,整个剧本在内容上就已经完全达到了裘德的期待,不过他对影片的结尾设计还有一点小纠结。
男主角在送别所有朋友离开时,无意中透露了自己以前使用过的一个名字,而最后一个离开也是最不愿意相信男主角之前那番话的心理学教授愕然发现男主角就是他五十年前失踪的父亲,因为激动过度,心脏病发作死亡。
这样一个结局等于明白无误的告诉了大家,男主角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但是对于前面一直给人不断惊喜意外的剧情而言,开放式的结局显然要比直接给出答案更吸引观众,到影片最后也不给出真正的答案,把想象的空间留给观众,这样的电影才更值得回味。
出于这番考虑,裘德最后将影片结局父子相认的戏码改了一下,两人并没有直接相认,只是留下一些语言上的线索指向真正的答案。
至此,整个《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剧本终于达到了让裘德满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