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四千军队在刚才的炮击之中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一,剩下两千多人中有七百多名弓箭手,只不过在中华军上万人的打击之下,这些弓箭手们很快就全都哑火了,而清军并不是只有这七百人的远程火力,他们还有一千多杆火枪,大多是老式的火绳枪,还有一部分的三眼铳,以及明军遗留下来的迅雷铳等武器,但是这些武器已经有些年头了,所以使用起来的时候很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八旗士兵们都不习惯使用这些火器,而汉人士兵因为在军队之中的地位低下,加上在使用冷兵器作战的时候也不如八旗士兵勇猛,因此大部分都被打发过来使用这些火枪了。
清军一直以来对于火枪都不是很重视的,这在康熙帝亲政以后稍稍有些改观,在康熙十三年的时候爆发的三藩之乱的时候,戴梓曾向朝廷进献了一种连珠火铳,曾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注意,但是这种武器清军并没有大规模的采购,而戴梓也被流放到盛京去了,其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因为触怒了满清贵族的利益,重视火枪就会削弱老八旗的地位。
正是因为对火器的不重视,所以才由身份最低微的汉人士兵来使用这种武器,但是因为士兵们对这种武器的可靠性的担心,所以连平时的训练都进行的很少,这个时候一到作战的时候需要使用的时候,士兵们的表现就十分拙劣,有的不会使用枪栓,有的不会装底火,有的只知道不停的塞子弹进去,结果子弹装满了满满一枪管,没有一颗子弹射出去了......
和清军的表现形成巨大的反差,中华军这边的射击十分精准,而且是距离越近士兵们打的就越准,因此清军的阵地上不断的有士兵中弹,而他们自己的火枪兵则几乎没有对中华军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因此除了有限的几门火炮给中华军造成了一些伤亡之外。清军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打击手段。
纳吉格急的满头大汗,在这么下去敌人马上就要攻上来了,用不了半个时辰他的军队就会被四面包围,并且极有可能在此处被全歼。一想到这里他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纳吉格立刻下令大军向西边突围,这边是他们原先大营的方向,也是通向官道的方向,从这里突围能够最快的摆脱敌军的追击。
清军这个时候还剩下大约两千出头的军队。这些士兵这个时候在为了保命都跟随着主将向山下冲来,而西边也正是中华军进攻人数比较少的地方,只有不到两千人这个时候迂回到了西方来进攻,因此清军的突围看上去是很有可能会成功的。
不过清军很快就被中华军的猛烈打击打懵了,中华军士兵并不和他们正面接触,而是边打边撤,并且逐渐向两边退出去,在中间留出一条通路,看上去像是专门为清军预备的一样,但是这一条路却并不是那么好走的。四面的中华军迅速的向这边增援了过来,山脚下的中华军这个时候已经摆好了阵型,显然是不准备继续的放纵他们突围了。
“兄弟们,前面就是宁波府的援军了,冲出去,冲不出去的话我们大家今天都会死在这!”纳吉格这个时候红着眼睛大声喊道,有的时候,死亡对一个人产生威胁的时候,人们才有可能爆发出最大的能量,而这个时候清军显然是需要这种能量的!
清军士兵自然知道自己这个时候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得险境。于是士兵们发出了一阵阵低沉的怒吼,挥动着手中的兵刃,气势汹汹的向中华军的阵地上面扑了过去,毫不顾忌两边不停射过来的弹雨。
一红一黑。两股力量轰然撞击到了一起,这也是中华军首次和清军发生大规模的白刃战,清军的武器大多是长枪、长矛、刀剑等,而中华军的士兵则使用的是火枪上面加装了刺刀,从长度上来说相对于清军的兵器,中华军这边是要吃亏一些的。但是这个时候中华军却有清军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手榴弹。
中华军的士兵在清军即将冲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掏出了自己的手榴弹,奋力的将他投掷到了清军的阵型中去,数百枚手榴弹在清军的冲锋阵型之中炸开了花,一下子就将清军的阵型彻底的打乱,除了全面的一两百人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之外,剩余的士兵这个时候都被炸的东倒西歪,整个阵型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因此清军的冲击变得软绵无力,而其主将纳吉格则在最后时刻倒霉的被一发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流弹击中了头颅,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清军的前面一百多名士兵在失去了后面士兵的支持之下,和是他们人数十数倍的中华军撞在一起,就算是他们再勇猛,再能打,也很快就会陷入以一敌十的不利境地,因此不到一刻钟,他们就被中华军干净利落的消灭干净了,而后面缓过劲来的清军再向前冲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最猛的那一股冲劲,因此根本就不足以撼动中华军的阵型,只能像是飞蛾扑火一样送了性命。
后面的清军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而且这个时候主将已经阵亡了,再也没有人能够带领他们统一作战,加上他们也被刚才中华军的那一通手榴弹打的有点找不着北,于是只好向中华军投降了,剩余一百多名八旗士兵这个时候还想负隅顽抗,但是却根本就掀不起什么浪花,很快就被中华军全部消灭。
中华军随即开始迅速的打扫战场,主要是清点自己这边的伤亡情况,将受伤的士兵送向滩头阵地去营救,而清军受伤和战死的士兵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