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重回明末当皇帝>第四百三十二章 终章(大结局+完本感言)

后来的历史证明,项玉的想法是多虑了,在攻占了一系列的地盘之中,中华帝国的疆域前所未有的大,其土地面积甚至比当年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还要大上许多,中华帝国在出兵美洲之前,帝国的国土面积已经超过了三千五百万平方公里,包括亚洲的大部分、整个澳洲以及美洲的阿拉斯加地区,而这个时候帝国的军队即将出兵北美和印度,一旦将这两个地方拿下,帝国的疆域将更进一步。

印度半岛上此时还是莫卧儿王朝,在此之前他们曾经派遣了使臣前往台湾和中华帝国达成了一项军火协议,而且莫卧儿军队也是凭借着从中华军手中购买到的火炮,成功的将印度半岛南部的十几个城市给拿下来了。

也就是在这之后,莫卧儿国王奥朗则布的野心开始膨胀起来,南部的这十余个城邦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却无一例外都是富饶之地,以前莫卧儿大军在跟中亚和北方的游牧民族作战的时候,无论是新崛起的准葛尔汗国,还是哈萨克汗国,他们的骑兵都给莫卧儿的军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即便是在和中亚的阿拉伯人作战的过程之中,莫卧儿军队也是胜少败多,这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奥朗则布手中没钱,没有充足的军费自然就没办法建立强大的军队了,而这个时候,将这些南方的城邦拿下来之后,奥朗则布的手中终于有了钱。

莫卧儿人随即就开始大肆的扩招部队,并且频频的对周围的敌人发动进攻,无论是南方的荷兰人,还是北方的游牧民资以及西边的阿拉伯人,都成了莫卧儿的扩张路线,而这个时候随着中华军将准葛尔汗国灭掉,使得奥朗则布压在心头的一块巨石彻底的落地了,这使得他可以放开手脚不用担心遭到准葛尔人的偷袭了。

俄日就在奥朗则布将注意力放在西边,准备进攻波斯帝国的时候,中华军又接连的灭掉了中亚的几个小国。并且以雷霆之势将哈萨克汗国也给灭掉了,这让奥朗则布有点心慌,他当了几十年的国王,自然是知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虽然之前他们和中华帝国达成了一些协议,双方之间的关系还算是融洽,但是这些都是表现,在利益的面前什么都能被抛弃。

因此。奥朗则布给他的幼子奥格杜萨十五万大军,让他们进驻的王国的北边,以防止中华帝国的军队向南进攻,他自己手中还掌握着十万军队在首都坐镇,除此之外,王国内部还有大量的新兵等待训练,等到这些士兵全都形成了作战能力之后,他的军队人数将会超过六十万人,这样一来,莫卧儿大军能够抵挡中华军的机会就会大得多了。

奥朗则布这边的动作很快。意识也很好,他在中华军对日本和中南半岛动手的时候就提前的武装了自己,使得自己的实力大大增强,加上占领南部城邦之后他得到了一大笔军费,因此也从奥斯曼帝国的手中购买到了不少的武器,这又进一步的增加了他的信心。

不过在这一年的年末,中华军的部队已经打下了中南半岛,并且兵临孟加拉湾,已经和莫卧儿帝国的东部接壤了,而从北部的哈萨克汗国的旧地之上。大队的中华军也已经悄悄的聚集到了和莫卧儿人的边界线这边,战争已经一触即发。

莫卧儿王朝是印度和南亚最后的一块版图,只要拿下这里,中华军就能够完成自己版图的构建。而莫卧儿王朝治下的人口数量足足有超过六千万人,这些人将会成为中华帝国在各地的矿产,如西伯利亚的煤炭和石油、澳洲的铁矿、中南半岛的铜矿、南洋群岛的铝矿的主要劳动力,印度人虽然天生懒惰,但是在死亡的威胁之下,就算是再懒惰的人也会“勤劳”起来。而这种免费的劳动力正是帝国资本的原始积累的带血红利。

1670年三月,中印战争爆发,中华军从三个方向对莫卧儿王朝发动了进攻,其中从缅甸西部的十万大军是最先进入印度半岛的中华军,而北边的十五万大军主要是由骑兵构成,他们的对面是莫卧儿人的主力部队,一支人数超过二十万的军队。

而中华军还有一支部队则曾海上出发,从中南半岛搭乘数百艘运输船在海军的护送之下首先攻占了锡兰,锡兰此时还是荷兰人的殖民地,由于果阿在这之前已经被莫卧儿的军队拿下了,所以锡兰也成为了荷兰在亚洲的最后一块殖民地,锡兰被中华军拿下之后,就标志着老牌的海上强国荷兰的彻底没落,这个曾经的海上马车夫迅速的回归到了它原来的角色,那就是欧洲的一个占地面积很小的小国。

从海上来的中华军人数不多,只有三万人,但是他们也是最出其不意的一支军队,在奥朗则布亲自率领军队前去东边抵挡中华军的西线部队的进攻的时候,整个印度半岛的内部防御都几乎是一个空心化的状态,这给了这支中华军绝佳的机会,他们迅速的登陆之后接连向北进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拿下了数十个城邦,这些城邦原本就是以前未被莫卧儿王朝占领的自由城邦,在他们的主力军队不在的情况之下,本来就是人心浮动,一些旧城主的势力在中华军到来之前就动起了反抗的心思,因此中华军十分顺利的就拿下了这些地方。

正在前线作战的奥朗则布听闻自己的后院起火,也是吓了一跳,立刻率领军队赶回来救援,而正面战场上的中华军本来就没有拿出全部实力和他们作战,就是为了给这支骑兵制造机会,这个时候


状态提示:第四百三十二章 终章(大结局+完本感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