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宋江大传>第四十五章 计窘徐文

宋江一席话说得众人心悦诚服,朱武的心中更是激动莫名,在此之前他并没有见到宋江展现出多么过人的军事天分,更没有多少可资谈论的军事战略构想,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在为他出谋划策。朱武知道,作为乱世中农民起义的领导者,诚信待人虚怀若谷固然重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兼济天下的胸怀也很重要,但若是没有过人的军事素养是很难造反成功的,历史已经不只一次地证明了这一点。

陈胜吴广失败了,绿林军、赤眉军失败了,黄巾起义失败了,隋唐时期的各路起义军失败了,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依然失败了。只有刘邦成功了,因为刘邦有自己的韩信。朱武知道自己的分量,十个自己也比不上一个韩信,更何况刘邦不只是有韩信,更有陈平、张良之流为之出谋划策。

朱武帮助宋江更多的出于宋江对他的知遇之恩,在他的内心深处,并不认为宋江造反有多少胜算。但是在这一刻,朱武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正所谓见微知著,从这件事情上,朱武看出了宋江身上蕴藏的军事天分和素养。更让他佩服的是宋江这份韬光养晦的本事,与宋江相处这么长时间,他竟然没有看到宋江表现出多么过人的军事能力,直到今天,他才略窥一二。只有在我想让你看到我某方面的能力的的时候,你才能看得到,这本就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应该有的一种素质。朱武相信,跟着这样一个人,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推翻赵宋王朝也许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接下来,宋江又对其他几种兵器提出了改进意见,听着宋江侃侃而谈各种兵器性能的优劣,就连汤隆这个兵器大家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就在这时,卫兵来报,门外有一名传令兵求见宋江,声称有紧急军情上禀。宋江不敢怠慢,当即带着朱武一行人出了军械厂,接见了来人,此人将一封信交给了宋江,宋江看完信,明白了事情的始末,随后将信递给了朱武。

信是李俊发来的,信中说最近寿光县出现了一伙流寇,这伙人经常在濒海地区流窜作案,以贩卖私盐为业。领头的是一个叫徐文的人,勇力过人,擅使一把五十斤重的巨刀,所向无前,人皆呼为“徐大刀”。以前在潍州和密州一代活动,最近不知为何,突然窜入了青州,经常带人劫夺寿光县中盐民晒制的海盐,并以低于二龙山的价格卖出,使二龙山的盐业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李俊屡次派人围剿,怎奈这伙人行踪飘忽不定,很难逮着机会将他们一网成擒,劳而无功不说,还被他们打了一个伏击,折损了五十多名水军。李俊在信的最后请求辞退水军统领之职,听候宋江发落。

“这伙流寇倒是不能小视,李统领的水军不适合在陆地作战,不能再让他们去剿灭徐文了。我军之中多是北方人,不谙水性,每一个水军士兵都很宝贵,如今一下子折损了五十余人,却是令人痛惜啊,李统领这件事做得鲁莽了。”朱武看完信,一脸沉痛的说道。

宋江对这次的损失也感到非常恼火,但很快他就冷静了下来,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追究军队的损失以及谁该为此事负责,而是要先解决掉徐文这个祸患。

宋江略作沉吟后,一脸坚决地说道:“一定要以雷霆手段解决徐文,否则我们的钱粮储备就会出现问题,来年的作战计划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这次要亲自前去会会这个徐文,看看他是不是真有传说得那么厉害,让武将军陪我走一趟吧,也是检验这把尖刀战力的时候了。我走之后,山寨的事情就交给军师了。”

“主公此去,可有破敌良策?”朱武生怕宋江被愤怒冲昏了头脑,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他一下的好。

“军师不必担心,我心中自有主张,‘欲要取之,必先予之’,我今番制敌取胜就在这八个字上。”宋江胸有成竹地道。

“主公高明,若能此行事,徐文不足虑也,末将就在二龙山静等主公得胜而还。”

军情紧急,宋江当日即与武松领兵上路,不一日来到寿光县地界。李俊听说宋江大军来到,赶紧到军前请罪。宋江此时已经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孙五、张旺二人由于立功心切,将李俊的军令抛在脑后,这才中了徐闻的埋伏,致使与他同去的五十余人全军覆没,主要责任并不在李俊。但作为水军统帅,一次损失了十分之一的兵力,难逃失职之罪,因此宋江准许他辞去水军统领一职,戴罪立功。

处理完这次战败的事情后,宋江向李俊详细询问了徐文的作战方式以及流窜地点,尤其是孙五和张旺被伏击的情况。徐文一伙有二三百人,先是在寿光县郊区活动,屡屡得手之后,胆子也越来越大,他自恃勇武,最近经常在县城一带出没,于路上劫夺运往县城的盐车,上次孙五和张旺就是因为在押运盐车的过程中中了他们的诱敌之计,被埋伏在城东山谷内的伏兵围歼的。掌握了这些情报之后,宋江的心中有了作战计划。

时值初冬,官道两旁的树木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阵阵北风刮过枯黄的草地,发出低沉的唔鸣,阳光照在通往县城的官道上,却不能带给人们温暖的感觉。

就在这时,阵阵车轮声打破了官道上的宁静,只见远远地来了十几辆运盐车,四五十名手执刀枪全副武装的士兵在两旁开道,负责守护运盐车及搬运工的安全。今天又是运盐进城的日子,车上装的是今年夏天晒制的海盐,其中也有一些是今年冬天捞


状态提示:第四十五章 计窘徐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