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辰迷风云录>试说叶凡之道。

发表人:江南萧萧

发表时间:2011-11-614:21:54

ailneheadid=154864720

书接上帖i22

叶凡如今已经悟出“太极神形”,可以推测,他将在这条路上越钻越深,最终以之成道。

且看遮天中的修行次第,不难发现,其实仙台之下的修炼都只是仙台的基础,是为筑基。到了仙台才可以说是触摸到了生死之门,大道之机。严格的讲,应该是仙台三层之后,才有探究长生的资格。古之圣体,有的单修轮海秘境,虽然也能强大无比,但是终究差了大帝不知几许,最终身死道消。

叶凡在未修炼太阴太阳之前,就有身化太极的绝招,而且这绝招是自创的。后来在仙台又聚齐了太阳太阴古经,到这里就很明显了,叶凡的道必然是合练阴阳,演化太极了。也只有写这个,辰东兄才能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圆转贯通,因为有资料可以依靠啊!

太极是“道”,是“本源”,特点是“无”。正因为太极的特点是“无”,所以才能生万有,所谓“无中生有”。阴阳两仪就已经是“有”了,太极化生出“阴阳”,阴阳二气组合形成万物。

但是,由于阴阳二气还不是物质的范畴,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推衍,即为“四象”。四象者,地、水、火、风,此为世间一切物质的基本元素,一切物都是由四象组成。这还不够,因为四象一出,万类具备,各种自然现象都出现了,所以还需要“八卦”来理解、利用自然现象。

八卦者,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乾坤巽震坎离艮兑)。

太极到八卦,是“无中生有”的过程。“有”推到八卦就足够了,因为物质是最低层次了,从“无”到“能量”再到“物质”。八卦一出,演尽天道,当然,还有一卦演不出来,就是太极卦。

后天六十四卦,是先天八卦的排列组合,和八卦处在一个层面,通达先天八卦的,后天六十四卦自然也通晓了。易经分上下,上经三十卦,起于乾、坤,终于坎、离,推得是天道,下经三十四卦,起于咸、恒,终于既济、未济,推得是人道。所以,一句话概括易经:推天道以明人道。易经推到六十四卦就已经周全了、圆满了,所以叫周易。八卦系统,包罗万有,生命、时间、空间,三大终极奥秘尽在其中,道家的至高九秘也在其中,一切“事”、“物”、“理”无一缺漏。叶凡的道,推展到“八卦”就足以证道成帝了,遨游星空也全指望它了。“无中生有”的过程完成,叶凡就至少多出一样大神通来,叫做“一念生万法”。

他的太极之道与他的一切其他神通都可以互相印证。比如“行字秘”。所谓“行”,是指空间上的移动。但是,空间与时间是不能分割的,如果空间离开了时间,空间也就失去了意义。

“意义”是指:理解的可能性。没有时间的空间是无法被理解的。而参悟“行字秘”会触摸到时间领域,正是辰东兄深得我心之处。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推论出:速度超越光速,时间可以弯曲。反之亦然,时间无法离开空间,离开了空间,时间也就不存在了。至高九秘对叶凡钻研太极之道非常关键。以后“阵字秘”或说“组字秘”也一定会被他得到的,五色祭坛的奥秘由此参破。

大帝之后的修行,概括来讲就是“有归于无”的过程。从“八卦”反推“太极”。万物源出于道,最后又回归于道。万物的真相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虚以为和。即阴阳二气以不同的比例形成不同的组合,并且保持和谐稳定的状态。所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化太极,称为“一”,化阴阳二气称为“二”,阴阳组合保持稳定的状态为“和”称为“三”,“和”有无数种,所以说“三生万物”。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便以仙台中的一点本源灵性,追本溯源,回归于道,与道冥合,成就不朽。这个境界,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万法皆是一法,什么时间、空间对永恒的叶凡来说,等于不存在,都没有意义了。则叶凡又有了一个神通,而且是至高神通,叫做“万法归于一”或说“万流归宗”。

小导.回复:大道至简,万法归宗。宇宙并不是一种本源的。所有从太极衍生到了八卦。但是期间环环相扣,周流不息。想必这就是周易的周字的意思。三才五行八卦六虚这些是构成宇宙本源的基本元素。但是我认为仅仅是相生相克太简单了。我认为是相互推进的原因。相互推进宇宙世界才能推进。八卦就如同各种学说一般,那么阴阳就如同周易了。各种学说的基础是仁。这个各种学说发展到了极致就与天道暗合了。

我认为叶凡的道,在于一个谐字。包含万物,互相推进。

江南萧萧回复:一、“大道至简,万法归宗”,赞同。“宇宙并不是一种本源”,如果“本源”是说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那么愚弟也赞同。如果“本源”是说“本体”,那么本体只可能有一个,就是“道”。小导兄也说了“万法归宗”嘛。

二、“周流不息”是“易”的含义。“易”一般理解有三层意思:简易、变易、不易。变易和不易,就是循环往复、周流不息之意,这也是“道”运行模式:周行而不殆。《易经》有三部,连山易、归藏易与周易,次第出现,前二者已经失传,周易之后再无新易出现。所以我推测,“周


状态提示:试说叶凡之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