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全能运动员>12.第12章 争论与结果

“我反对张冠参加这届亚洲田径锦标赛!”说话的是一个中年人,身材略微有些发福,鼻梁上驾着一个有着好多圈圈的眼镜。

这个中年人姓汤,他并不是运动员出身,也未曾当过教练员,他的专业是统计学,也与体育不沾边。但他的行政管理能力却被中心的领导所看重。而事实上他的工作能力的确非常强,至少从管理学的专业角度看,他在行政管理方面要比那些运动员出身的人要强得多。或许因为统计学出身的原因,他的数据分析能力非常强,是一个典型的唯成绩论者。

只听这汤姓中年人开口说道:“这个张冠的爆发力和速度的确很快,但在我看来,他有着一块巨大的短板,不适合参加这次亚洲田径锦标赛。因为他不会跑接力赛!”

“这次亚洲田径锦标赛,我们除了要参加单人项目以外,还要参加4乘100米的接力比赛,我看过这个张冠的相关资料,他只进行了两个月的正规训练,就连最基本的起跑也没有达到职业及水准,也一定没有进行过接力赛的训练,就凭这一点,我认为他不适合参加这次亚洲田径锦标赛。”

“在男子百米项目上,亚洲最强的是日本队,虽然他们已经没有伊东浩司这种国际级的运动员,但目前日本的朝原宣治、末续慎吾都跑进过10秒10,这要比我国的选手实力强,另外还有土江宽裕和高平慎士,和我国选手实力差不多,再加上哈萨克斯坦的梅德维德夫、切诺费,沙特阿拉伯的穆巴拉克、阿普杜拉,我国选手在百米项目上想要取得一块奖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男子4乘100米的项目上,我们除了不如日本以外,综合实力与沙特阿拉伯差不多,还略强于哈萨克斯坦,我认为如果我们按照现在这个人员配置出征的话,接力赛项目上最少能够得到一块铜牌,并且有机会去争取一块银牌。但如果临阵换将,换上一个从来没有跑过4乘100米的新人上阵的话,恐怕连一块铜牌都拿不到。”

汤主任虽然是田径方面的外行,但是却直接从事实数据上进行了分析,一块奖牌的诱惑,听起来的确十分有说服力。

于指导显然不太赞同汤主任说法,于是开口反驳道:“选派张冠出战,主要还是本着锻炼年轻运动员,让他多积累一些大赛经验的考量。我刚才播放的影片诸位也都看到了,张冠潜力很巨大,目前起跑反应时间大概要花费0.3秒,如果在这一项他能够达到顶级运动员的水准,至少能够消去0.15秒的时间,再加上日常训练的提高,我想他一定能够跑进10秒以内,这种运动员,未来一定是世界级的,是值得我们花费一些代价去培养的。而且他的成绩已经达到了奥运a标,为了明年奥运会,我认为这次应该派张冠出去历练一下。”

“于指导说的很有道理,张冠的潜力的确很巨大。”汤主任先是表示赞同,但话音一转却反驳道:“但是一个年轻运动员的成长总是需要时间,单说这个起跑反应时间的的问题,恐怕就不是这几个月的训练能够达到顶尖水平的。远的我就不说了,单说110米栏项目的刘飞人,1999年的时候进入国家队的时候只有十六岁,比现在的张冠还小一岁,我们把他当做重点培养对象进行培养,2001年的时候才在亚洲的比赛取得成绩,2002年破亚洲纪录,今年才有资格参加世界田径锦标赛,我们花费了四年的功夫,才把他培养成为世界级水平的运动员。这个张冠就算从现在开始培养,恐怕也得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世界级的运动员。”

汤主任故意顿了顿,转头对马主任说:“至于明年的雅典奥运会,现在讨论派谁参赛还尚早,但张冠的奥运a标成绩对我们的参赛名额并没有帮助,我们仍然只能派遣一名运动员参赛,陈健不也是达到b标了么!我个人认为,像是奥运会这种大赛,还是派陈健这种经验丰富的选手参赛会比较稳妥一些,说不定有机会进入第二轮比赛。张冠还是太年轻了,参加的比赛也太少了,一次超常的发挥并不能说明他拥有最顶级的实力,派张冠参赛风险太大。”

汤主任最后一句话让在场所几乎有人心头顿时一震,张冠在这次比赛中突然冒了出来,破了全国百米纪录,但他所参加的正式比赛也仅有这一次,不排除他在比赛中超常发挥的可能性,没有人能够保证张冠的成绩具有持续性。相比起那些久经战场的老运动员来说,张冠这种突然冒出来的成绩总是让人觉得不靠谱,会让人害怕张冠会不会只是一颗流星,短暂闪耀出光芒后便会消失在黑暗的夜空中。

马主任眉头紧锁,他深知派张冠出赛有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张冠真的只是昙花一现,那么派其出战非但起不到锻炼运动员的作用,国家队也会白白失去了一块4乘100米接力赛的奖牌。对于国家田径队来说,国际比赛中任何一块奖牌就是来之不易的。

马主任并没有表态,但话题扯到了奥运会上,会场内已经有人要坐不住了。

“汤主任说的在理,奥运会还是派陈健参赛来的更稳妥一些,张冠毕竟太年轻了,经验不足,而且以后的机会也多得是。”

“对,这些年南粤的体育发展的很不错,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运动员,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运动员培养体系,也只值得学习和推广的。”

除了于指导之外,在座的其他人大都点头称是。

两广地区历来都是短跑强省,


状态提示:12.第12章 争论与结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