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汤至和这次也不是白白多跑的,那两辆配给农庄和桑园的马车也顺道带过去了,随行的是丁家老大和贺大娘的儿子,这两人会赶马车,而且人长得壮实又老实,以后说不得还要他们往两地跑的,这次刚好先认认地方。
而汤至和去买东西了,寒家这边也没闲着,那些女童到底有些上了十岁了,长期住在全是男生的书塾里也不太合适。
所以全家人一合计,最终决定还是在广源书塾旁边再建一间规模小些的女子书塾。
毕竟不光是现在庄子上桑园里的佃户还会继续生孩子,就是这批学童日后长大了也是要成家生孩子的,村里的人口也会一直增加,也就是说这学生肯定是不会缺的,与其等林石头长大了要回房子的时候才想这问题,还不如现在就建一间书塾,这样还能方便夫子两边教学呢。
不过三麻就要下来了,村子里也快要秋收交秋税了,一时间这人手倒是不好找,所以便决定先把用料买回来,等秋收过后再来建,至于之前的这段时间就先把如今的女子书塾收拾一翻,搬几张分上下铺的木床过去,当作女学童的临时住所。
当女学童搬好家后,汤至和三人也回来了,把书本一发下去,寒秀才便能上课了。
而当这一切都安排好后,寒家的麻又开始收割了。
因为有了上一回的经验,这次运作起来更为顺畅,而且因为这麻是暂时不能出售的,所以全让寒初雪给收存了起来。
织娘还是之前的那批织娘,不过因为曾莹儿要到女子书塾这边上课,所以就换了吴淑珍过去,同时还带去了一批有心学织布的女学员,有村子里的,也有这次寒家带回来的。
第一次看到这般白细的麻布,那些女学员自是惊讶又好奇,特别是那些村子里的小姑娘们,回家后少不得会跟家里人一番说道,听得村里人直好奇,偏生直到布都织好了,市面上都还不见有这样的布卖,一些好奇的妇人少不得就会跟秀娘他们打听。
而得了寒初雪事先提醒的一家子,不管是谁被问都,都会笑呵呵的道出,自家这布是被定下了的,一织好就被拉走了,根本不需要他们家另外卖。
至于是谁定下的,寒家的人皆三缄其口,不吭声了。
如此一来,众人反而更好奇了,不仅是村里的人,就是镇上再次听那些织娘提起寒家布的人也都琢磨了起来。
寒家那可是好几十亩的麻山,织出来的布怎么也得有十多匹,而寒家一连两季的麻布都没见出手,市面上连一点影子都见不着,那少说也得有近三十匹的布,到底是什么人,居然把这么多的布全收去了呀,而且还一点都没拿出来卖,显然是自己用掉了,一般的人家谁能用掉这么多的布呢?
慢慢的众人的目光便聚集在罗家身上了,整个怀集也就罗家有这本事全拿下寒家的那么些布了,但也没见罗家的下人穿过什么新奇的麻布呀,难不成那是罗家的主子们自己用了?
罗家呀,那是多么富贵的人家,他们那些主子什么样的好布料没见过,穿的可全是绫罗绸缎,如果他们现在愿意穿起了寒家的麻布,那寒家的这麻布到底得有多白细滑腻呀。
人都是这样,越不知道的就越想知道,越见不着的东西就越好奇越想看看。
于是寒家的麻布在还没上市的时候便扬开名了,以致第二年麻布正式上市出售的时候,引来众人哄抢,价格一再飙高,尤其是京城罗家在夏天真有主子穿着这样的麻布现身的时候,更是引来一翻追捧,偏生寒家那不到三百亩的麻田产出有限,寒家麻布顿时洛阳纸贵,那价格直追上等丝绸,让没有心理准备的寒爹爹等人愣是惊呆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而现实中,寒家的麻收割完后,村民们也都忙起来了,因为秋收开始了。
林子等长工都回家忙着割稻去了,寒爹爹也把家里的下人和书塾里的学童都组织起来,帮着寒大爷爷和寒秀才两地家把地收了。
罗家那两百亩上等水田收割完后,便正式交到了寒家手上,而原本由范里正管着的那些口分田,也都一并收了回来,由钟坚负责,给自家留了二十亩,其余的都租给了原本种着的人家。
至于为什么要留下二十亩自家种,是寒初雪的意思,当然留下这些地,她并不是想种水稻,而是当作试验田用的,像农庄那边一样,试种冬小麦和玉米。
怀集离开阳并不算远,气侯也相差不大,既然其丰农庄那边能种这些作物,那么怀集这边应该也能种,所以寒初雪才会想到留些地来自家试种。
若是成功了,村民们冬天就能多种一茬的粮食了,而玉米对土质的要求并不高,若是能种活,完全可以让村民们开荒种植的,这是高产的粮食,如此村民们至少能吃饱肚子,而不是一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就家家都得勒紧裤头带了。
这种有利于乡里的事,寒爹爹等人自是举双手赞成,于是就把在村子这边的田留下了二十亩,待秋收过后,便让丁老汉他们牵着牛去翻地了,其丰农庄和桑园的那些孩子,来时便得了家人提醒的了,一看东家有活干,一有空闲便跑来帮忙。
本来交完秋税后便可闲下来的村民们,发现寒家居然反而忙碌起来了,不免好奇。
寒大爷爷跑来一问,听说是这么回事,也激动了。
作为老庄稼把式他自然知道多种一茬粮食代表了什么,尤其是这冬小麦在四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