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上已薨……”
这句话如同大锤一般砸在褚芃耳朵里,一下把他的睡意驱赶得干干净净。
今天褚芃两位县学的同窗来看望他,问了几句他的伤势后,话题自然就转到了时文上,谈论起了《孟子》,两个人就梁惠王那一章开始揣摩朱熹的心思:到底是赞同听古乐呢?还是赞同听今乐?抑或是无所谓?
就这么点问题两人愣是谈了一个多时辰,听得褚芃昏昏欲睡。
这就是所谓的寻章摘句了——一帮子所谓文人吃饱了没事干,非要找出朱熹话后面的意思,所谓“阐微述幽”,以便在做八股文时一鸣惊人。
这就是当下大明大多数文人,确切地说,是大多数预备官员们日常聊天的主要内容,褚芃很是为他们悲哀,更为这个时代悲哀——即便不是穿越者,也能看出这个庞大的帝国已经摇摇欲坠,然而绝大多数能影响帝国走向的人们,对此却视而不见,继续在沉迷在故纸堆里,分析清楚朱熹赞同古乐难道就能挡住辽东鞑子高高举起的屠刀?笑话!
不过他们讨论中冒出的这句话却让褚芃悚然而惊——今上已薨,就是说天启已经死了!也就是说崇祯已经登基了,根据惯例,先皇驾崩后第二年才是新皇的年号,那么,明年就该是崇祯元年了。
这消息把褚芃震得心旌动摇,他一直以为现在还是天启朝,隔大明的末世还早呢。在秀才的记忆中翻找,这位天启皇帝还年轻的很嘛,怎么就薨了呢?
即将到来的崇祯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黑暗的时代之一。鞑子一遍遍入关“剪羊毛”,北直隶、山东西部被糟蹋的不成样子;与此同时,李自成、张献忠们从陕西开始,席卷了大半个北中国——甘肃、陕西、四川、山西、河南、湖广北部、南直隶北部……像一群蝗虫,走到哪儿破坏到哪儿。
最终,农民军在李自成的带领下攻进了北京城,覆灭了大明朝。最可恶的是,关外的鞑子被吴三桂这个汉奸领进了门,一片石大战,干掉了李自成的主力,然后席卷天下。
褚芃皱着眉头想得入神,连送走两位同窗的时候都是恍恍惚惚的。
回到自己的屋里,闲茶看他脸色不对,给他沏了壶茶后就躲到了褚芹屋里做女红去了——小妮子似乎在报复他以前的凉薄,现在能躲开就躲开,绝不多在褚芃面前晃荡。
喝了一口滚烫的茶水,褚芃心里越发沉重,看来,这浑浑噩噩的少爷日子过不了几天了,得好好想想未来怎么办。
鞑子到底是那年入得关,褚芃已经记不得了,不过他记得的是,鞑子出关后那一系列天怒人怨的政策:剃发令、跑马圈地、迁海令……如果历史不被改变,那他们褚家最后的结局就是,拖着猪尾巴,在鞑子的马刀皮鞭下,失去所有财产,流离失所,不知哪天可能就会冻饿而死,填了沟壑!
这是褚芃绝对不能接受的!
必须想办法说服褚安和张氏,赶在鞑子入关之前,在海外觅一佳地移居过去。所幸他家本来就是海商,所以无论是说服工作还是迁居工作,都应该不难,是以再世为人的褚芃并不心急,安心等着褚安的回归。
当然虽说他不相信自己能像众多yy小说里的猪脚那样,虎躯一震,小弟纷纷来投,然后横扫天下——自己几斤几两褚芃心里有数得很——但凭着自家有船这个优势,在天倾之前,能够多救一些亲戚和邻里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至于该选什么地方避难,褚芃心中大致也有了规划。
欧洲这个时代正在开始工业革命,当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太远了。而且从东亚过去,要经过太多海盗猖獗的海域,自己能不能活着到达都是回事儿,这个险不能冒。
南洋倒是比较近,而且华人众多。可是这个时期的南洋,是白人老爷们的天下,土著也好,华人也罢,都是社会底层挣扎的低等人,更别说白人老爷们为了巩固统治地位,时不时还要挑动土著屠杀华人——红溪惨案可就发生在百年后的十八世纪!为了自己子孙后代的安全,南洋也是没法待的。
最后就只剩东面的朝鲜和日本了。
此时的日本,刚刚结束了从织田信长到丰臣秀吉再到德川家康混乱的战国时期,最终德川家康一统日本,创立了德川幕府,日本即将迎来两百多年相对安定平静的日子,应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褚芃身为一个现代中国人,对于这个曾给中国带来过巨大伤害的凶恶邻居,实在连一丝好感都欠奉,所以即便是最优选择,褚芃也不考虑日本。
选来选去,只剩一个选择了,朝鲜。
朝鲜虽然也被鞑子蹂躏的不轻,不过还好没被鞑子彻底收入囊中——至少,在朝鲜不用脑袋后面拖着根猪尾巴过日子。
而且朝鲜岛屿众多,随便找个无人荒岛定居,褚芃相信凭着自己远超这个时代的见识和知识,肯定能让自己和家族过上衣食无忧甚至豪奢的生活。
想着未来自己能拥有一个小岛,岛上有庄园,有生产各种稀奇玩意儿的工场,有能抵御外来入侵的碉楼;海里跑着自家的大海船,把生产出来的货物送往日本、南洋,换回沉甸甸的金锭银锭;妻妾成群那是必须的,不仅要有中国女人,朝鲜美女日本美女也得来几个;闲下来的时候就看看买来的阿拉伯歌姬跳肚皮舞,实在无聊了坐上游艇,到海上钓钓海龟。
这样的日子,光想想就能让褚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