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汉末文丑>第七十三章 此地董军

这一带数十里方圆内有两支董军,一支即梁县城中的那部,另一支则便是遣出那千许骑兵试探文丑的那支,此支在梁县西北边的阳人聚、广成聚附近,离梁县四五十里,驻营是在河这边,两支董军隔河相望,遥为响应。两者相较而言,后一支的兵马较多,约数千之众。

除了这两支董军,离梁县百里上下的伊阙、广成诸关中又驻扎了一部董军。

事实上,梁县、阳人聚及广成聚的这两支董军从编制、归属上来说就是属于伊阙、广成关中的那支董军的,是关中董军派放到外边的前哨、据点之类。

也就是说,关中的这支董军才是文丑、孙坚等将要面对的劲敌,也即此次进军的主要对手。根据情报,这支董军共约有两三万人,带兵的主将是胡轸。

胡轸字文才,和绝大部分的董军将校一样,也是凉州人,和董卓同州,他与董卓帐下的另一个将领名叫杨定的,两人齐名于凉州,俱是州中的大家豪族右姓,在凉州很有影响力,在如今的董卓军中,他是与牛辅、董越、段煨等几个并列齐位的有数重将之一。

关东起兵数十万,董卓除了在政治上有所应对,如迁都等等之外,在军事上亦有应对部署,军事上的部署还更早于政治上的,首先一个,他遣派了将领屯驻在洛阳西部,以看住他往长安去的退路,其次一个,他遣了勇将屯驻在洛阳北边的孟津、小孟津,以御冀州义军,再次一个,他派了徐荣屯驻在荥阳、成皋、太谷、轘辕一线,以备酸枣联军,最后,他遣了胡轸驻扎在伊阙、广成诸关,以此来阻挡南阳的义军北上及防备颍川的义军绕道梁县北上。

他派来防御酸枣、颍川、南阳诸军的这两个将领。文丑都很熟。

文丑最熟的是徐荣,不过大概是因为荥阳、成皋、太谷、轘辕一线的责任太重,——既要主防酸枣,又要协防冀州。还临着颍川,可以说是一线挡三面,所以需得遣一靠得住的、智勇双全的将领驻守,故而军事能力更强的徐荣被董卓派去了此线驻守,而相对较次的胡轸则就成了文丑当面的守军主将。

文丑是颇知徐荣之能的。出兵前,他给曹操去的封信中专门提过此事,叮嘱曹操一定要小心谨慎,万万不可大意,否则恐怕会是很有落败的可能。毕竟在历史上也正是徐荣将曹操击败的。

随后文丑回到道上军中后即又遣了人去请孙坚等人过来商议军事。

孙坚等人踏着暮色来到文丑军中。

此时,中军帅帐已经建好,诸人皆进到帐中议事。

豫州三名校尉之中也选出了一部前往了对岸筑营。

此部队已经在络绎渡河,不过身为本部主将,却不能只看眼前一点,需得了解全局。所以他暂时没有和部曲一起渡河,也来了文丑这里商议军事。

诸将齐集,文丑主持军议。

早有卫士在帐中挂上了地图,图中所绘的是西至三辅、东至颍川、南至鲁阳、北至洛阳这块区域内的地形、山川以及敌我各部人马的驻营形势图。

外边傍晚天色,帐中早早升起了火烛,把帐内、地图都映得清清楚楚。

文丑来到图前,指点图上,对诸人说道:“诸君请看:这里是汝水,水北岸的这里是我军现下所亭之地,水南岸的这里是梁县。”他的手指从梁县往北边滑动了一点距离。在图上汝水北岸一个名为“注城”的地方顿了下,接着说道,“这里是注城。”手指又顺着注城往西北去,在阳人聚、广成聚附近停顿了下。说道,“此处则是董军在梁县一带的主力屯扎处。”

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敌我所在的位置后,文丑转对众人,又介绍敌人各部的兵力,说道:“经探查,梁县城中约有董军两三千人。广成聚、阳人聚的董军主力营中约有五六千步骑,注城城中的董军人数最少,约一千人,……现在我军所面对的大概敌情就是这样。”

虽然说文丑、孙坚等人一直所重视的梁县和广成聚与阳人聚一带的两支董军,而实际上,在汝水这附近的南北两岸上总共是有三支董军的,这第三支就是注城城中的那一千董兵。

注城在战国时是韩国的一个城邑,魏文侯三十三年,魏以吴起为将,击秦,曾在此地大败秦军,后至赵孝成王时,被赵国用三个大城从燕国换来的田单率赵军又在此地大败韩军,夺下了此城。不过到了如今,此地已早非县邑,虽依旧是以“城”为名,现下也屯驻了一千董兵,可事实上却只不过是个与梁县隔河相望的董军据点罢了,并不值得特别重视。

文丑回到席上,顾盼诸人,说道:“我军今已出颍川,进至梁县,接下来该如何进战,诸君请畅所言之。”

周路说道:“今我军与曹、袁二军共进,声势虽盛,众近十万,而多新卒,我窃以为,当速战,不可久延。”

孙坚同意他的观点,说道:“我等军中多为新卒,不出战则已,如今既然出战了,那就应该速战,否则,如果拖延时日,不但会给董军以从容调度的时间,并且还会致使我军兵卒气泄。”

古语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对老卒尚且如是,况乎新卒?

董卓军马众多,且多百战老卒,本来对那些没有上过战场、见过血的新卒们来说,他们中就不乏有存在畏战情绪的,通过出军前用种种办法激励,加上之前成功歼灭了千许董骑的那场胜仗,算是好不容易把他们的斗志给鼓舞


状态提示:第七十三章 此地董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