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攻约梁山>第133节审查梁山1

天下谁不知沧赵家族的聪慧超人?

人家就是以罕见的智慧才能起家的。

你若是钦差,鬼才信你回来说的沧赵怎么愚忠不堪死不知反。敢这么说的,得到的只会是朝臣的耻笑与质疑。

当这个钦差,怎么做也不会得好。

去梁山能活着回来,就说不清楚自己对朝廷是忠诚清白的。

这种差使没油水,受累冒险却落得一身黑,还极可能送掉脑袋,确实是需要勇担。别开玩笑了,傻子才会干。

级别低的官员,无论是在殿内的,还是排到了殿外皇帝根本瞧不见的,一个个都下意识低了头缩着。

宰相高官们倒是依然腰板挺直,好一副勇于担当的样子,那是他们清楚自己这么大的官,不可能当慰问梁山的钦差。

满朝官员装哑巴乌龟,没人应差。

这是张邦昌早预料到的。

所以奸滑的家伙才抢在白时中前面先对皇帝说几句,表现一下,避免在随后的尴尬局面中被皇帝也看作和其他官员一样属于没能力没担当对皇帝也没尽忠报国心的官僚。此时他再缩头不语就不是问题了,皇帝再失望恼怒也不会牵连他头上。

赵佶高高在宝座上举目扫视群臣,却等了半天也没人吱声。

他刚平息的怒火瞬间又腾起,而且火更大了,杀机顿生。

又是这样!

每当朝廷有凶险的重任需要官员勇担的时候,满朝文武官员就全缩了,没一个愿意勇敢承受点风险为朕分忧的,可平时却一个个表现得那么慷慨激昂,铁骨铮铮,忠肝义胆,忠君爱国,愿为大宋江山舍生忘死肝脑涂地,好一副才气纵横又铁肩担道义舍我其谁的大无畏君子忠臣高人形象,无论官大官小都会在朝堂上踊跃出头发表意见,展示才华忠心和担当,漂亮话特别多。

现在呢,怎么又全缩头成哑巴了?

代天子慰问乡下水洼子小小野地梁山,安抚糊弄住沧赵人别起心造反而已,又不是叫你去镇压梁山去和逆贼谈判送死。

怎么着?做不到安抚这点事?

你们自负能把死人说活了的绝世才华呢?

怎么着?畏险怕难不敢去?

你们夸耀的舍生取义忠君爱国血勇担当呢?

……

还没叫你们怎么着呢,你们就这样了,若兵凶战危,朕有危险时,要你们以死担当舍生护架,你们这样的岂能真做到?

难道满朝这么多文武重臣全特么是只知安享荣华富贵,只会夸夸其谈,只顾缩在京城骄奢淫逸的蛀虫?

难道国朝花高薪重恩养的只是一群不知廉耻不忠无义的伪君子奸贼废物?

怪不得朕的大好江山会治理成这个糟糕样!

怪不得堂堂正朔大宋却在天下太多人眼里连杀人如麻的域外凶恶海盗匪徒国都不如!

怪不得一向谨守外臣不干涉朝堂内政规则的赵公廉,会怒而忍不住上奏直言太多朝臣尸位素餐治国不忠无能该死该杀。

手下若主要是这么一帮子嘴炮废物官僚,甚至是自私无耻的窃国奸臣,那大宋江山岂能保得住?

朕的宝座岂能坐得安稳长久?

赵佶愤恨地碎碎念。

太失望了。

心境好不苍凉惊骇发苦,直气得赵佶满血上涌,脸色发紫,浑身颤抖,太阳穴突突直跳,遮脸的皇冠珠冕摇晃碰撞得哗哗响,幸好他没有高血压、心脏病之类的受不得刺激的病,否则怕是能当场憋死激动死。

站在前面的宰相和文武高官们偷眼瞅见皇帝双眼如喷火满身的杀机暴射,无不惊惧,但却咬牙挺身子站那就是不出头说话。

他们都清楚,皇帝再怒也不可能不分青红皂白把他们问罪全宰了或罢免了。皇帝离不得他们站班执掌维护大宋江山。

而在这个时候,谁敢跳出来向皇帝建议献策发话怎么对付梁山,让赵公廉知道了,谁就会成为赵公廉仇视的对象

梁山若反了,

那,敢出风头的官员满门必然会成为梁山的首要刺杀绑架什么的目标,抓做了造反祭旗的牺牲品也不稀奇。

梁山若没问题没反,

那,皇帝窃喜着还得依靠和重用赵公廉镇守边疆,在找到能取代赵公廉作用的这段时期,为了安抚糊弄住眼下江山着实缺不得的这位侯爷,必定会委屈那位出风头的官员,让赵公廉出口气心里舒坦了好安稳继续效忠。

这一委屈怕就委屈掉了脑袋,葬送了前程和满门老小。

总之,这时候在大殿上出风头,皇帝一时满意你的忠敬之心,可后面的结果却怎么着也不会好了。

尤其可怕的是:

赵公廉那宝贝弟弟可是个胆大之极的凶横纨绔,据说绰号蛮霸王的,肯定要祸乱京城凶狠报复敢出头害沧赵家族的人。

你可别说那纨绔子没那能力。

如今的京城刚清除了人口构成中的巨大隐患,但地面上的利益纷争迭起,动荡未息,人心纷乱,谁也不知京城居民心中想着什么,谁也不知看着本分老实的百姓中藏着什么险恶,官府控制地面乏力,新编镇京禁军又恶棍歹徒多多,混乱不堪,正在大力整顿,维稳京城的能力空前薄弱,京城有太多空子可钻,几乎到处是破绽漏洞。

没见规矩森严的王公贵族达官贵人家的奴婢都能趁机逃走太多?

怎么防也防不住啊。

连皇帝说是为削减国家开支,要以身作则与天下共度国难,实际上是听信了陶大仙的话,为戒欲静心修道和减少身边的美色诱惑而


状态提示:第133节审查梁山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