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光熹帝国>第三章 科举制度(二)
袁基赶向荀爽的府邸。

************

刘辩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刘协了,自己的政务繁忙,又去了长安花了近半年的时间平灭西凉叛乱。

再见到刘协时,他的模样已逐渐脱去了孩童的稚嫩,变得越发的成熟了。

兄弟二人在濯龙园的竹林里摆上了一盘棋,本来刘协提议对弈围棋,可深知自己围棋不行的刘辩改为了象棋。结果二人交手后刘辩才发现,刘协在象棋上的棋力也是十分不错。

这让刘辩有些郁闷,象棋是他带入这个时代的,可是如今人人都比自己下的好,连魏翊的棋艺都在自己之上,比自己岁数小的刘协如今都能和自己杀的难分难解。

连下了两盘,刘辩皆告负。第三盘刘协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了,故意让棋于刘辩。只是刘协的棋力终究还未到火候,让棋让的十分明显,刘辩心中不满,下棋的兴致也就不高了。

刘辩心中倒也没有生刘协的气,刘协这么做并不是惧于自己或者阿谀奉承,反而是爱护自己的表现。不然他早就一开始就让着自己,也不会连赢两盘了。(像荀彧、钟繇等人就总是在一开始就让着自己,而且他们的棋力高明,刘辩直到事后才会察觉。)

注意到了刘辩的意兴阑珊,刘协也觉得这盘棋下的有些没意思,便投棋告负,二人撤下棋盘,刘辩命黄门沏上茶水,闲聊了起来。

如今大汉帝国最热门的话题便是科举考试,二人自然免不了聊到这上面去。

刘协对刘辩开科举取士表示了赞同,对于一切能维护刘氏江山稳固的事情他都会给予无条件的支持。用他的话来说:“国家旦夕危难之间,陛下当以非常之事方可中兴大汉、重整河山。”

刘辩对于刘协的支持非常高兴,然而对于刘协接下来提出的一个请求却犯了难。

“你想参加此次科举?”刘辩问道。

刘协点了点头。

“这些年臣弟也读了不少的书,受老师悉心教导,也颇有心得。皇兄开科举取士,各方人才汇集京城,以才学评定高低,故臣弟也想试试自己的学识究竟到了什么地步?”

刘辩觉得有些荒唐,刘协还只是一个童子,却也跃跃欲试的想参加此次的科举考试,小小年纪读书人的心气倒是蛮高的。不过此次科举确实没有什么年龄限制。据刘辩了解,还真有年近半百的老人参加。所以刘协以一个童子的身份参加也不会觉得稀奇。

不过出于爱护这位小弟弟的心理,刘辩并不想让刘协参加科举。但是刘辩也明白,若是他以刘协的年龄为理由阻止,刘协必会搬出甘罗啦、项橐之类的人物辩驳。

想到这,刘辩决定从另一种角度来劝阻刘协。

“协弟乃皇亲贵胄,若是下场参加科举,恐怕主考官会碍于协弟的身份给于很高的名次,到时就显不出协弟的真正才学了。”

刘协摇头道:“卢公与蔡公皆是当世名儒,岂会为我徇私!”

刘辩又劝道:“虽然卢公他们不会对你徇私,但是众口铄金、三人成虎,若是协弟的名次真的名列前茅,必然会有人认为其中有假,到时对协弟的名声也会有影响。”

刘协闻听此言不由得眉头紧锁,嘴里嘟囔着:“早知如此就不生在这富贵之门。”

此话说出来若是灵帝或者董太后在身旁早就当头一阵怒斥,而刘辩只是微微的一笑,拍了拍刘协的肩膀说道:“其实协弟才华卓绝,众所公认,何必要和其他人争第一。”

刘协知道刘辩只是在安慰自己。其实他想参加科举也并不是自负才高想与他人角力,而是看到刘辩继位后又是西凉平叛,又是汉羌和谈,如今还倡导科举,行前人未有之事,种种举措令人刮目相看。此时也有些按耐不住想要证明自己的想法,在他心里不但已经把刘辩当成的大哥哥一样看待,还当成了想要超越的对象。

刘辩见刘协懊恼的垂下头沉思,以为他已经放弃了参加科举的想法,谁知道刘协突然眼睛一亮,似乎又想到了主意。

“皇兄,我可以用假名参加科举啊,到时就没人知道我的身份了。况且我只是看名次,并不想出仕为官,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想不到刘协会想出这么一个主意,刘辩一时哑然。科举取士第一次办,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刘辩为了网络更多的人才,本着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计门第的精神,对于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的身份核查的并不十分严格,若是刘协捏造一个身份蒙混过去,也并不是十分难办。

眼见刘辩沉吟不语,刘协感到此事有望,立刻拉起刘辩的衣袖,低声央求道:“辩皇兄,你就答应了我吧,就这一次即可。”

看着刘协闪着亮光的大眼睛一闪一闪的一付渴求的目光,刘辩彻底被这个卖萌的世界打败了。点头同意放行。

刘协差点欢呼起来。还好克制住了情绪,向刘辩深施一礼,道:“多谢皇兄!”

刘辩看他忍住开心的模样,自己也不禁笑了起来。

刘协得到了下场参加科举的许可,谁知竟得寸进尺,又提出了另一个请求:

“辩皇兄,此时时辰尚早,不如我们出宫一趟,看看进京参加科举的诸士子风采如何?”

刘辩无语了,刘协的要求还真多啊!

不过刘辩心里也明白,刘协从小就深受封建礼制熏陶,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范,灵帝或董太后在时,根本没有什么个人的自由。而等自


状态提示:第三章 科举制度(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