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叛乱平(6)
实际上,薛奉贤也不能攻城,因为郭子仪给他的军令就是围而不攻,等待大军来援。天籁小『说ww』w.』⒉薛奉贤这两日一边佯攻骂战一边焦躁不安地等待郭子仪大军赶来,他其实更担心河东叛军的主力也就是李怀仙所部会赶在郭子仪之前来到莫州城救援史朝义。
如果到了那个时候,薛奉贤这一万人就危在旦夕了。
退又不能退,因为这代表着大唐朝廷和大唐皇帝的尊严,只能死战。李怀仙麾下号称有雄兵十万,再加上史朝义的五万人,独力对抗这十五万大军,薛奉贤觉得只能是死路一条了。
所以史朝义其实并没有太把城外的这支唐军放在心上,他此刻派出了无数斥候,焦急等待李怀仙大军的救援。李怀仙与李光弼在相州外围对峙已经不少时日了,照常规来说,李怀仙的十万河东军兵强马壮,而李光弼则是新败之将,人数也较河东军为少,对抗之下,李光弼必败无疑。
史朝义估摸着李怀仙还有数日就可抵达莫州救援。
不仅史朝义是这么想的,他麾下的那些文臣武将拥趸大多也是这么想,因此,这些人虽然撤离了洛阳,兵败莫州,但在莫舞为乐。
虽然放弃了洛阳,但对于这些伪燕臣属们来说,着实没有什么失去京都的羞惭感,左右不过是一个叛乱政权,他们这些核心权贵到了何处,何处就是都城。只要与李怀仙合兵一处,退回河东,又是一番定鼎的百年基业,可以与李唐朝廷分庭抗礼好多年。
如果李怀仙真的挥师南下,史朝义的命也就保住了。而伪燕政权也能苟延残喘上不少年月。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史朝义并不知道,李怀仙已经与李光弼达成了某种心理上的共识——李怀仙迟迟按兵不动,不是战胜李光弼所部非常艰难,而是他在等待史朝义兵败的消息。史朝义逃离洛阳逃亡莫州的军报早就传至李怀仙军中,但李怀仙觉得火候还不到,他要再等一等,若是莫州再失,史朝义兵败身亡或者逃离,他就会举兵向李光弼投降,向李唐朝廷争取一个更加光明的前途。
与田承嗣一样,李怀仙同样是怀有很大政治野心的人。他看重的不是伪燕政权能不能保全,而是自己的家族利益能不能得到保证。
若是投降李唐朝廷能获得更大的利益,他还能犹豫什么呢?何况,李怀仙再三斟酌权衡,觉得伪燕政权在史思明死后已经彻底失去了逐鹿天下与李唐朝廷分庭抗礼的实力和机会了,早晚都是败亡,不如在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向李唐投诚,争取更大的筹码。
如果史朝义知道李怀仙的真正心思,恐怕会在第一时间就放弃莫州而仓皇逃亡河东,再也顾不上四面楚歌的危险了。
傍晚,莫州城内,一片死寂。只能看到人来人往面色慌乱的叛军军卒来回穿梭,城中百姓商贾要么提前逃离本城,要么躲在家中闭门不出,一股死气弥漫在城中的上空。但在莫州太守衙门里,却是另外一番热闹的景象。
灯火通明,笙-姬-酥-胸-半-露袅袅婷婷起舞,史朝义披着厚厚的裘皮,抵御着这北方深秋浓重的寒气,而他手里则持着一大盏美酒,不少范阳叛将依次上前向他敬酒,有不少人甚至嘿嘿笑着趁上前来敬酒的当口,抽空捏一把为史朝义按摩伺候的美貌婢女丰腴的胸口,引得婢女出尖细的轻叫。
整个太守衙门里浮荡着某种**气息,放肆的狂笑声,暧昧的轻笑声,以及婢女欲拒还迎的吃吃娇笑,混杂着浓烈的汗臭味,弥荡在半空中,孔晟静静站在回廊的廊柱的阴影之后,面色平静。
载他前来的飞行器已经以某种他难以理解的方式分散化为无形的能量光团返回他眉心处的天眼印记中,而只要他心念一动,这种神秘的来自于凝的世界能量就会瞬间喷出重新组合凝聚为可以隐形的飞行器,让他来无影去无踪。
这就是孔晟想要采取的非常规手段了。
他知道,只要史朝义一死,叛军就会人心浮动,不战自败。而只要史朝义死去的消息传播出去,相州的李怀仙必然第一时间投降,如此,就意味着这场旷日持久的叛乱就彻底终结。
河南,河北,河东,尽数为官军收复。
孔晟失去了耐心,这段历史的走向因为他这个穿越者的到来已经出现了局部的细节改变,而原本自缢身亡被李怀仙斩的史朝义,注定要死在孔晟的手上。而本来还要延续到明年的这场叛乱,也提前半年划上休止符了。
孔晟一直没有动弹,他站在无人注意的回廊背后凝立不语,嘴角挂着淡漠不屑的笑容。这群已经穷途末路的伪燕主仆,对危机没有半点察觉,反而无休止地进行着歌舞曲悦,而喝了大半夜的酒,就分别拥抱着美貌的女子各自找地方欢乐去了,而史朝义甚至就抱着身旁的两个歌姬幕天席地就在厅中干了起来。
孔晟还是没有动手,他在等待一个理想的时机。
他摇了摇头,眉心处一股无形能量pēn_shè出来,旋即包裹住他的全身,尔后他大摇大摆地走出莫州太守府衙门,在城中来回游走。
从黎明时分,到翌日午后,他几乎走遍了莫州城的任何一个角落,他甚至还走上城楼去查看叛军守城的情况。叛军士气之低迷,其实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差一些。就是窝在城楼上的这些军卒,也无心守城,不是三五成群躲在垛子口下喝酒,就是眼神麻木地眺望着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