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的新年的年味比之与李飞阳前世那个物欲横流的的年代可要浓重多了。
大街上人来人往,个个面带笑容,喜气洋洋。
过年嘛,哪有不带一点喜庆的道理?即使再贫苦的人家,也不愿意阴着脸过一个新年。
如今刚改革开放,政策上对百姓少了许多束缚,虽然社会上还有大运动时期的残留思想遗存,但相比过去十年,已经是宽松多了。
人们今年这一年展露少有的笑容,也是应有之义。
这不是歌功颂德的功颂这个政策的高明远见,高瞻远瞩,但是你不能否认改革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明显变化。
就是因为压力小,政策宽松了,人们才开始有心思搞一点欢情的活动。今年的中央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也因此,邵紫龙几人这几天开始忙活起来。
他们也就是初一到初三这几天有空闲时间,而这几天的闲暇时间还得要去上级领导家里拜年送祝福,真正的休息时间少得要命。
一旦过了大年初三,各种年会,庙会的邀请不断,他们开始赶年会,赶场演出。
对于这种私下揽活挣外快的事情,上级领导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去。
为了举办这次大型的戏曲比赛,政府近乎强行的将这些戏曲团留在了京都,浪费了他们大把的工作时间,极大减少了这些戏曲团体的表演收入,因此对这些在京的演员们演出挣钱,也都不好多说什么。
闲来无事,李飞阳伙同赵春江,谢夫之,拉着云婷、欧阳小美和郑洁她们一起逛庙会。
京都过年之热闹,是他城市所不能比的,大街上各个门店门口都大红灯笼高高挂,舞狮子,滚绣球,踩高跷,划旱船,吹糖画,捏面人,甚至还有拉洋片看西洋景的营生。
云婷几人大为好奇,就是李飞阳也极为感兴趣,这种民间技艺可是不多见了,几人围拢了上去。
拉洋片的道具是一个大大的木箱子,上面涂着花花绿绿的油漆,箱柜上开着几个碗口大的窗口,供人将眼睛凑近向里面观看那些风景人物画。
拉洋片的中年汉子一身厚厚的黑色棉衣裤,抄着手吆喝不停,“瞧一瞧,看一看,西湖八景在里面。还有洋人太太牵着狗,红嘴叼着白卷儿烟。。。”
这拉洋片的属于江湖中“金披挂彩”里面的“挂行”,据说跟丐帮有点关系。就是在拉洋片的手艺,江湖上也有说是从丐帮里面流传出来的。所以正统懂行的乞丐们,是不会向拉洋片的手艺人乞讨的,这是江湖规矩。
李飞阳几人走到跟前,问了价钱,给了他一块钱,几人趴上去往里观瞧。
里面的画卷倒是画的挺好,随着拉片的转动,各种景色交相变幻,几个女孩看的兴高采烈,嘻嘻哈哈的看了好一阵儿方才罢休。
如是,游逛了一天,几个女孩手里的小吃和玩具早就拿不下了,弄了一个小袋子装着。
她们几个,除了谢夫之之外,和李飞阳赵春江两人都不太熟悉,但是自从一起经历了影院烈火之灾,见到了李飞阳非人的一面,几个女孩对李飞阳起了探索的精神,有事没事就往李飞阳的宅院里面跑,如今和李飞阳已经俨然老友了。
李飞阳也喜欢几人的脾气,尤其是云婷这个女孩,英姿飒爽,不让须眉,脾气性格非常合李飞阳的脾气,李飞阳乐得和她们交朋友。
接连几天在京都各个地方行走观瞧,李飞阳对京城的了解已经越来越多。
所谓京片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
在李飞阳的结识的老人当中,黄世昌、王不知、以及刚刚熟悉的黄河文艺的黄河流,甚至是云长同志和云雨年老人,他们都是健谈之人,但是言之有物,从不多说废话。
可是在京都的普通人群里面,可就和上面几位不太一样了,那俏皮话张嘴就来,胡侃乱侃,天南海北,天上地下,上到天文地理,下到鸡毛蒜皮,没有人家不能聊的。
这一点,你不佩服都不行。
这是一个极为明显的文化特征,作为一个已经被这个世界认可的“作家”,李飞阳对这个四九皇城人们的生活态度,作息行走,历史典故,起了兴趣。闲来无事,正好趁着这段时间进行一个小小的采风。
他肚子里有好几篇老舍同志的作品,这种京都味儿浓厚的作品,想要在这个世界将它们抛出来,总得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才是。
没有生活阅历的人,是很难写出地方韵味的文章的。李飞阳不想让自己每推出一部前世著名作家们的充满浓郁地方界的争论。
能减少一点麻烦,就尽量减少。
在李飞阳还在京都“采风”,在邵紫龙和张昭夫领着团员们排练新节目的时候,大汉边境出了问题。
这一年,大汉的西南边疆开始有小规模的骚乱,南方小国在北方沙俄帝国的支持之下,开始对大汉边境进行挑衅。边境的居民已经伤亡了不少,情势越来越紧张。双方冲突逐渐加深,战争一触即发。
虽然此事大汉普通百姓皆不知情,但是李飞阳因为提出了部队换装分衔的建议,有提出建立特种作战部队的想法,这使得云长同志对他的军事敏感度大感兴趣,因此上在拜年商议阿拉斯加问题之际,云长同志和云雨年老先生都没有对李飞阳隐瞒此事。
将此事告知李飞阳,两人也是起了考较李飞阳的心思,看这个神奇的小孩能有什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