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来到京城打工的小贵找到了一份快递公司的职业,骑自行车送快递,每单赚十元。
公司给每位快递员配备了一辆山地自行车,但并不是无偿送给员工的,只是暂借而已,如果想要车子得自己攒够了钱从公司手里买下来。
为了攒够六百块钱买下这辆他喜欢的银色山地自行车,他忍受着客户经常的抱怨拼命工作着。然而,就在他快要攒够六百块钱的时候,他的自行车丢了。
他跑遍了整个京城的大街小巷,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还是找到了自己的自行车,只不过车主已经换人,是一个学生,偷了老爸的钱从旧货市场上买来的。
没有自行车就无法工作,而他手里的钱又不够买一辆新的,所以他必须要回自己的自行车,但是那学生花钱买了车子,自然不可能送出,纠缠不清下两人只好设法暂时共用这两自行车……
人的成长都是分阶段的,狄云也不例外。
假如刚踏进影视之初,有人给他看这样的本子,他可能会拍拍屁股走人,因为丫根本就看不懂,不晓得这乱七八糟的表达的是什么。然而等他拍了几部电影,和文艺片打过交道之后,摸清了点门路,又会觉得这本子很不错,艺术片嘛,就应该这个样子,在看似杂乱无章的情节下隐藏着某种深意,或是一种情怀,或是一种批判和揭露。但现在他再看到这样的本子时,很轻易就能看穿其中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比如:
第一点,和小贵共用一辆自行车的学生小坚的故事太冗长。第二点,小坚女朋友的定位不明确,若是说她只是引出后续故事的一个花瓶,那着个花瓶的事儿也太多了点,时不时地出来蹦跶两下,若说她是一个十七岁年纪的符号,那描写的却又显得很薄弱。第三点就是一些台词的设置比较粗糙,其中小贵的那位开小卖部的叔叔说过一句话:我要是能在城里有那么大一座房子。我天天喝糖水,红糖的。这应该是乡下山里裤子上打几个补丁的野人才拥有的梦想,而不是一个能在京城开了个小卖部立足的人所应该说出来的话,假如编剧是想借这种话达到什么反讽之类的效果。那就只能说明编剧是弱鸡,因为想要表达的意思太飘渺,任谁听了这句话都不会往深了想,而只会觉得这是一处败笔。
狄云看完剧本,若有所感。抬头往高媛媛那边看了一眼,见她正在认真地读着剧本,转过头来拧起了眉头,手指轻轻弹着桌面,组织着语言。
王晓帅放下茶杯道:“小云,你有什么看法?”
高媛媛也抬头看向他,狄云朝姑娘笑笑,将剧本翻到小卖部大叔说话的那块儿,点了点推到王晓帅跟前。
王晓帅看了看没说话,等待着他的说辞。
高媛媛看了看翻开的页码。将自己手里的剧本也翻到那一页。
狄云道:“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秦岭山脚下,够偏够远的,不说现在,小时候家里就不缺红糖水喝。”
王晓帅点了点,掏出随身携带的笔在这段话下面画了一条线,问道:“那你认为他应该怎么说?”
“我呀…”狄云坐直了身子道“假如我是这个从乡下来到京城开了个小卖部的老光棍,我会说:我要是在城里有那么大一座房子,我就找一个跟刚才看到的那个女人一样的女人服侍我,不。找两个!”
他说话的时候将自己的身份置换成了一个老光棍,所以表情就是那种老光棍见到漂亮性感女人时的yy表情——眯眼睛外加奇怪笑容。
高媛媛见到他忽然的变化,瞳孔放大了一瞬,差点笑出来。赶紧低头,用指甲在这段话下面做了记号。
王晓帅点了点头,没作评语,问道:“还有什么你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可以一并说出来。”
“咳…”狄云恢复正常表情问道“这个剧本是你写的还是…?”
“好几个人一起编写的,我参与了。但不全是我的功劳。”
“那我就直说了。”狄云道“小坚女朋友的定位不明确。”
大概高媛媛就是出演这个角色的人选吧,听到狄云提及这个角色赶紧抬头看了看他,又看了看王晓帅。
王晓帅道:“怎么说?”
狄云道:“我其实没大看明白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所在。要么将这个角色的戏份减少,变成纯粹引导故事发展的花瓶,要么添加戏份,使得她的角色变得饱满,成为十七岁那个年纪的印记。”
王晓帅点了点头,依然没作评论,只是在上面写写画画了几下,继续道:“还有吗?”
狄云搓了搓手道:“不管你打算让我演的是小贵还是小坚……”
“小贵。”老王说道。
狄云点头笑道:“那我就更有理由要求将小坚的剧情压缩了。”
王晓帅挑了挑眉毛道:“为什么?”
“先声明,非是我要绝对的主角。”狄云道“而是小贵和小坚这样的设置,给我的感觉就是将一个人的灵魂分割成两半放在两个驱壳里赋予了两个身份而已,很别扭。”说完后狄云又加了一句“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浅见,哈,也不知道对不对。”
王晓帅笑道:“就最后这一点上,你和我的想法是一致的,我也觉得这样两个人物的设置,分不清主次,消弱了片子的层次感,似乎让剧情丰满了许多,但容易显得杂乱没灵魂。不过剧本不是我一个人写的,这次这片子是台岛和京城这边合资的,肯定得……”说着停了下来瞟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