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诸葛书童>第七十九章 博取好感。

不知是谁说过,要是某个人从心里就不认同你,那么无论你向他提出多少好建议都不会得到采纳。

好比孔明刚出山的时候,面对曹军的第一仗,关羽和张飞就根本不想听他的调度,最后还是靠着刘备的强压才勉强执行。

同样的,以诸葛松目前在关羽心中的地位,他要是反复在关羽的帐前劝他不要再进攻樊城,要小心东吴,最好退军回守荆州的话,说的次数多了,被杀也许还不至于,但肯定会被关羽以扰乱军心为由打一顿乱棍,让他再也进不了关羽的中军大帐!

自从上次关平带人来诸葛松这里强征军队之后,这么久以来诸葛松也算是想明白了,既然无法从根本上让关羽听自己的话,还不如在接下来和关羽相处的过程中好好“表现”,尽量博取他的好感,也许这段时间好好和关羽处一段,之后陷入恶劣形势时自己劝他还能增加一点点成功的可能性。

诸葛松到达樊城前线时,关羽在樊城外围已经构筑了数不清的营垒,这些营垒将樊城团团包围,不过当日倒是维持着只围不攻的状态,想是因为于禁的援兵将到,关羽可能正在帐中思考对策,所以暂缓了对樊城的攻击,毕竟要是放任于禁的军队到达樊城外围,双方的兵力就已经不相上下,再全力进攻樊城,就很有被里外夹击的危险。

可能是由于关平之前顺利的从诸葛松那里带走军队的原因,这次去见关羽时,他虽然自恃身份没有到帐外迎接,可还是让关平到营门外出迎了,待诸葛松和关平同进了关羽的大帐,关羽居然也很罕见的站起身来对诸葛松说道:“松儿你来了,军务在身,就只能让关平去迎你,不要见怪。”

虽然关羽这么说时脸上没有一丝抱歉的神情,不过他能对诸葛松说出这样的话来就已经让诸葛松觉得很欢喜了。便也连忙顺势客气道:“松儿小辈,有少将军迎我已是荣幸,哪敢麻烦君侯。”说完便对关羽深施一礼。

“哈哈哈,松儿你几日不见,倒是变得谦恭了!快坐!”诸葛松虽然年轻,毕竟身居高位,关羽一副很满意的样子,挥手让他坐下。诸葛松因为在这帐中有着仅低于关羽的身份,便在他下首第一张桌子后面坐了,而廖化则坐到了诸葛松的对面,关平坐到了诸葛松的右手边,至于周仓,则一直站在关羽的身后。

片刻之后,下人上茶,大家都喝了一点,寒暄了一点杂事,诸葛松也算稍微休息了一下,这才拿出刘备的军令,开始讨论正题。

这军令本是该郑梁送的,但他被诸葛松安排去麦城挖地道去了,反正这军令也不存在什么保密的问题,诸葛松便让他临走时直接交给自己,反正诸葛松也要到樊城,也为郑梁节省了来回的时间。

诸葛松走到帐中,边拿出军令边向关羽传达了刘备要他继续进攻樊城,以便牵制曹操的命令。关羽站起来双手接了锦囊,又将军令从锦囊中取出细看,看完之后便遍示诸将,看关羽的神情果然在接到这个军令后不仅没有一丝忧愁,反而是很高兴的一样。

待到诸将都看了一遍将军令传回关羽手上时,关羽便兴致勃勃的对帐中之人说道:“大家刚才也都看到了,这军令确是主公的手笔无疑。现如今跟着主公入川的将军们都不仅帮主公平定了西川,又取下了汉中,主公虽已进位为汉中王,却没有再随着升迁百官,显然是在等我们在打下襄阳之后,再击破于禁,攻下樊城,将曹贼从长安调回来,与蜀中诸将一同封赏而已!”

“愿听君侯号令!”此时帐中的其他将军听关羽这么说,哪能不赶紧表现,纷纷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不过,于禁此人虽然不足挂齿,却也略懂兵机,此次带两万军从汝南前来,我自当亲率兵马迎击。”关羽说到这儿,却是将目光看向了诸葛松:“前番关平从松儿你那里调来兵马和先前早调来的诸军本就是为壮我军声势,关某无意并吞,此军到此之后也只是驻扎,并没有参与围攻樊城,此番你已到此,不如和我领兵同去迎击于禁,由廖化统军一万五千在此继续包围樊城,你意下如何?”

其实以诸葛松如今平西将军的身份,自是该在关羽去迎击于禁时留在这里负责继续包围樊城。很明显关羽是怕诸葛松留下后,廖化就要听其号令,不太放心,这才提议和诸葛松同去。不过这样关羽便只能带五千人,相反诸葛松却有七千人(有三千人在襄阳留守),反而是在军队构成上更有优势。

当然,现在大敌当前,关羽也不会考虑太多,反正诸葛松就算所部再多实际上还是要听他的号令,关羽将这七千军还给诸葛松,完全是他光明磊落的性格使然,根本就不屑于借此机会“吞并”诸葛松从武陵带来的军队。

对诸葛松来说,关羽所让人敬仰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武艺,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忠义、诚信等各种优秀品质一直都是让诸葛松所赞叹的。可以说在这个时代,关羽身上唯一的缺点就是他太高傲了,高傲到一系列的胜利之后让他近乎于忘乎所以。

也许这种高傲在关羽打败于禁前还没有到达极致,而且诸葛松更关心的是,由于历史的改变,于禁这次前来是没有庞德来做先锋的。

这件事从表面上看也许是于禁少了一个强力的先锋来和关羽对战,可从某种程度上讲,于禁在历史上之所以被水淹七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嫉妒庞德而和他斗气所致。


状态提示:第七十九章 博取好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