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当土豪>第十章 大集训
积弱的身体,整个人变得精神奕奕,走起路来虎步生风。新组建的城市防暴大队已经接过保安团的城池巡逻任务,保安团则全面进入了脱产训练,每日按照两大条令进行紧张的训练。而李承则来到由部队防守的工业区查看情况。

门口值班将士检查过李承之后,便给他放行。李承走进工业厂区,正前方三排大车间是被服场,由仲孙凝负责带领着妇孺制造由李承设计的新式军装。因为李承组建的是一支近现代全火器部队,所以军装中去除了不必要的构造,以民国初年军装为模版,设计了一套简单实用的军装,目前还在赶制之中。

被服厂左边是制盐作坊,由于人手增加,日夜生产,并由中华商贸公司统一销售,已经迅速的打进大明食言市场,北至京城,南至苏杭,到处都能看到浮山所精盐的踪迹。为了掩人耳目,李承没有打着自己旗号,而是让李固国在南方找了一个机灵的远房亲戚成立一个空壳商号向外批发。制造出来的精盐分为三等,一种是上等食盐,包装精美,每罐一斤,售价二两。一经销售,立刻在南方引起轰动。

现在富贵人家出门都要携带一小罐,无论是与好友攀谈或者是下馆子吃饭,总要拿出来炫耀一番,感觉没有此物便配不上自己的身份一样。第二种是次等的精盐,颜色和口感上比上等食盐要差一些,也是用小陶罐包装,每罐一两,最次的便是粗略加工,比粗盐要好,没有苦涩味道和杂质,散卖,每斤五钱银子。

这浮山所精盐在山东境内大肆抢夺市场,也引来一些宵小之辈觊觎,有些手眼通天的人便顺藤摸瓜,奈何李承早就防着这点,运到南方的盐都是三转两转倒了数次手才往外卖,令他们查无可查。暴力的食盐给李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益,有钱了,自然就可以加快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学堂医馆各种设施全部建设完成。区域内施行免费入学,只要是适龄儿童,不分男女,统一进入学校学习。那学校修的也是气派,四层高的楼房全用水泥造的,百姓都感谢李承的恩德,纷纷送孩子前来读书。

盐场往后,就是军械制造厂,先前那些火器匠户已经统一安排到这里。李承之前拿到火器之后仔细研究了好些日子,最后做了一些改进,并画出了图纸,将每个零件都标注出来。现在无法生产标准件,只能靠老师傅凭感觉打制。之前也询问过制造一只火铳需要多少天,得到的答复是,枪管费事,每月一个人也就能磨出一根,其他部件还好说。现在火药颗粒化也已经试验成功,火药威力提升了很多。

火药厂被安置在西北角,远离了所有的厂房。因为火药容易发生意外,李承也不得不防着。从军械厂出来,整个工业基地算是转完了。水泥厂之前本打算也安置在工业区内,但是很后来考虑到污染性,最后还是挪到了山谷里。水泥厂的工人工资比别的工厂多三成,而且招工时也说明了对身体可能造成伤害,但是依然阻挡不住人们对工钱的向往,纷纷报名。李承也只好尽最大的努力保护他们的身体,从被服厂中订做了好多口罩,让他们工作时必须佩戴。

也有些人嫌大夏天的带着这玩意捂得难受,偷偷摘掉,后来被发现之后直接被辞退了。这才摄住那些搞小动作的人。而水泥厂的原材料也从海边的贝壳变成了山里的石块。工厂前面是烧石场,将从山上取下的石块烧透,然后运到水泥厂在加工。

现在除了武器的制造困难重重之外,其他也能自行运转,无需自己操心。

对于火器的制造,李承明白如果在不思考解决办法,最终将成为把自己拖累死的大麻烦。这个时代能使用的动力除了人力就剩下了水力,而车床的原理自己也不是很明白,以前虽然接触过但是也没有详细的研究,着实头疼。

回到千户府之后已是下午时分,将自己关进书房,拿出一张白纸,然后便用双手撑着额头陷入思索之中。

车床难度最大的就是传动装置,至于钻头和齿轮,则是很容易解决,只需要做个砂模,用铁水铸造就可以。而传动装置涉及的太多,也不知这些木匠能否做出来。李承随手在纸上写写画画,什么齿轮,传送带,水车等等。

与其在房中埋头造车,还不如去请教一下比较专业的木匠。于是将这张纸叠好放在袖中,随即出门直奔军械厂去了。

随着李承不断的派人四处招揽难民以及各种工匠,现在浮山所登记造册的人口已经有好几万人,原有的城区已经不够这么多人居住,于是新一轮的城区扩建也迫在眉睫,没有分到房屋的人被统一安排在围绕着城墙十里地范围内搭建临时草房安身。李承也早已安排人手进行新城区的规划设计,估计用不了几日就会破土开工。

一路疾奔,来到军械厂,一些铁匠老师傅正带着学徒们在紧张的加工各种零件,而木匠也没闲着,制作各种军用民用设施,李承直奔木匠作坊,找到木匠的领班,此人名叫彭辉,年纪四十上下,不过以前常年受苦,脸上十分显老,鬓角也有些花白,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

李承找到他,两人进了作坊之后,拿出图纸,开门见山的问道:“彭师傅,此物能否做出来?”彭辉看着李承指着图纸上的车床,端详了老半天,缓缓地说道,“老夫试一下吧。”随后带着几人寻着铁匠一起捣鼓起来。


状态提示:第十章 大集训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