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残唐仙侠>第四十七章 东归纪

在西域的北庭,驻守的唐朝军队是汉人和沙陀人的联军,此外还有一个盟友,就是回鹘族。

回鹘族和大唐的关系比较亲密,安史之乱时,回鹘族出人出马,帮唐王朝平定内难,并且结为姻亲。

回鹘人虽然强盛不如吐蕃,但也差不了许多,再加上有唐王朝这个盟友,所以在西域也是飞扬跋扈。

北庭都督府每年都要派使者到长安去觐见龙颜,河西走廊不通,只好从回鹘控制的河西走廊以北经过。

回鹘人对汉人还客气一些,对于沙陀人,常常绑了这些人当人质,让沙陀人取赎,稍微讨价还价,就撕票。所以沙陀人很讨厌回鹘人。

吐蕃人控制了河西走廊后,率三十万大军进攻北庭,汉人、沙陀人、回鹘人结成联盟,共抗吐蕃。

苦战经年,最后寡不敌众,北庭都护府陷没,沙陀人既然不喜欢回鹘人,就投靠了吐蕃。

沙陀族一共有七千帐部众。按每帐五人来算的话,也就是三万五千人。

三万多人的民族肯定是无法自立的,不依附于唐朝,就得依附于吐蕃。

在夹缝里求生的处境,将沙陀人磨练的非常骁勇善战,不管是从西域到塞北,胡人之中,沙陀兵的战力最强。

因为沙陀人的骁勇,投靠吐蕃之后,沙陀人的军队就被用作吐蕃大军的前锋。

从沙陀人的祖先任沙陀府都督算起,到沙陀人依附吐蕃,朱耶家族已经传承了五世,这时的沙陀酋长名叫朱耶尽忠。

朱耶尽忠这个名字叫得好,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依附吐蕃,却无时无刻不想着大唐王朝。

河西走廊的入口处有个军事重镇:凉州,也就是今天武威。

从武威往西四百里左右,便是甘州,也就是今天的张掖。

按军事价值来说,甘州重要性仅次于凉州。

吐蕃和沙陀族的关系,谈不上什么伟大的友谊,两者互相利用而已。

吐蕃人既想利用沙陀人的勇猛,又觉得沙陀人靠不住,所以就让沙陀人的部族居住在甘州。

这个意图也是很明显,既能利用沙陀军队拱卫凉州,又便于挟制,防他们玩什么花活儿。

凉州既然是兵家必争之地,回鹘人肯定也是必取之而后快。沙陀人入住甘州后没几年,凉州被回鹘人攻破,吐蕃人大败。

创业难,守成更难,攻城不易,能守住更不容易,原因无他,攻守易势。

回鹘人攻占了凉州后,甘州就成了前沿,吐蕃人裹挟沙陀人的意图就破灭了,沙陀人成了吐蕃的一块心病。

处此瓜田李下的境地,沙陀人竟浑然不自知。还忘我地替吐蕃捍御边境。

直到凉州失守四年以后,就有人给吐蕃的赞普进谗言道:“沙陀人跟回鹘人本来就是盟友关系,现在回鹘人强盛,当心沙陀人做内应。”

处此嫌疑之地,当媒蘖之言,自古忠臣都是这么死的。何况刚依附不久的沙陀人,发小也不行。

果不其然,吐蕃的赞普开始筹划将沙陀部族迁到河外,换成本族人来驻守甘州。

河外就是黄河以西,估计就是现在腾格里沙漠的位置。那里无室可居,无城可守,也没有充足的水草,就算别人不侵略你,自己都要自生自灭了。

这消息引起了沙陀全族人的惊恐,朱耶尽忠的儿子叫朱耶执宜,刚二十来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妙龄,如何能受得了这个委屈。

朱耶执宜当下就跟他父亲商议道:“我们本来就是大唐的臣子,无奈之下依附了吐蕃,替他们冲锋陷阵,效命沙场,没想到换来这个结果。倒不如乘机归唐。”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放手一搏,或许能杀出一条生路。

公元808年七月,沙陀部落三万人沿着乌德犍山东归。目的是西南方位千里之外的萧关,进入萧关就是大唐了。

为什么要循山而行,估计沙陀人没有足够的马匹,再加上整个部族迁移,队伍中难免有妇女儿童。

如果走平原,一旦被吐蕃人发现,利用骑兵迂回包抄,沙陀人不免要灭族了。沿着山走,吐蕃骑兵迂回起来难度比较大,实在不行了就上山,吐蕃的骑兵上不去。

沙陀人迁移的路径很曲折,开始一段路走的是乌德犍山,这道山是河西走廊的北栏杆。河西走廊的北栏杆之外是回鹘人的地盘。

虽然沙陀人和回鹘、吐蕃都不对付,但这两家肯定不会联合起来,夹击沙陀。

乌德犍山走到龙首山就完了,沙陀人又折向河西走廊的南栏杆,冷龙岭。

冷龙岭虽然更靠近吐蕃的势力范围,但离凉州也很近。

总之,沙陀人迁移的路线就是吐蕃和回鹘人的中间地带,也就是争议区。

在走到洮河时,吐蕃追兵大至。

沙陀人转战而前,从洮河到萧关,不足四百里的距离内,大小战斗数百次。

到达萧关时,沙陀部族只剩下一万人。老酋长朱耶尽忠战死。

好容易到了萧关,唐军守将却闭关不纳。

朱耶执宜走投无路,没办法,只好带领部族再次启程,向北而去。

沙陀人在萧关虽然吃了闭门羹,但也没白吃,吐蕃人不敢再追了。

如果吐蕃敢深入,估计将受到萧关的唐军和凉州回鹘人的合击。所以从萧关到灵州这四百多里的行程中,沙陀人再没有受到攻击。

当时唐朝名将范希朝任灵盐节度使,听说沙陀人前来款塞,就率军出塞


状态提示:第四十七章 东归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