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众人脸色大变,罗斯福自信地笑道:“先生们,别为我担心,我经历过这种事很多次了,相信我一定能安然过关,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打仗的事我不擅长,但与政客们扯皮的事你们不擅长。”
大家总算是露出了一个难得的微笑。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在弗莱彻将军殉国后,谁来接手大西洋舰队航母编队指挥官的职位?”
海军内部普遍认为,从两次战役的实际情况来看,斯普鲁恩斯的水平是高于弗莱彻的,理由有三点:
第一,斯普鲁恩斯的航母编队受德国航母部队和亚速尔群岛陆基攻击机联合夹击,处于弱势地位,弗莱彻指挥的航母编队不仅占有数量优势,而且还有陆基配合,处于强势地位,但战果与战况进程不如前者;
第二,上一次斯普鲁恩斯损失了4艘航母,但至少击沉了敌军一艘航母,中创另一艘,这次弗莱彻总共损失了5艘航母,却未能击沉任何一艘敌航母——沉没的隼鹰战果最终算在陆航头上;
第三,斯普鲁恩斯虽然航母尽墨,但至少把海军官兵基本都保留了下来,但就是这批被保留下来的海军官兵,这次被弗莱彻基本打光——全军覆灭当然不可能,但能通过救生艇逃生的人员肯定少之又少。
因此,如果弗莱彻活着回来,估计等待他的处理意见会很严重,但现在人都死了,大家自然不会揪着不放。当然,众人有意无意忽视的一点是,斯普鲁恩斯是与德国海军作战,而弗莱彻是与日本海军(德国航母也由日本人指挥),水平孰高孰低其实很清楚。
斯普鲁恩斯刚刚接受过两院质询并担任闲职,马上重新启用阻力太大,会被议员们认为过于儿戏,被逼无奈之下,李海和金上将分别提了两个名字,李海提了马克-米切尔,金上将提了特纳,问题是无论米切尔还是特纳都有很多不足:一方面他们均是少将,军衔等级不够——当然现在航母数量少,用少将统兵也不算太大问题;另一方面是两人的履历存在缺陷,特纳虽然干参谋长挺好,但并没有指挥航母的实际经验,而米切尔虽然是老资格的航母指挥官,但在中途岛战役中指挥大黄蜂号表现很一般,战役结束后就调离大黄蜂号,去指挥南太平洋地区的陆基海航兵力了。
李海知道金上将的心思:提名特纳只是障眼法,他其实想把哈尔西调到大西洋舰队来,苦于无法直接开口罢了,至于太平洋舰队他想让尼米兹亲自下场管,因为尼米兹懂航母作战,英格索尔上将却不懂。
罗斯福把目光投向了尼米兹,希望他也提一个名字,如果他说哈尔西的话他马上就拍板同意——他和金上将对这事是有默契的。但一直没开口的尼米兹却提了一个陌生的名字:“我想提一个人选,安德鲁-布朗-坎宁安海军上将。”
“皇家海军的坎宁安上将?”罗斯福回味着这名字,“他不是因印度洋海战失利而被丘吉尔解除职务了么?”
“事实上这个决定对他并不公平,印度洋那次战役是日本方面突袭,谁都没料到联合舰队主力忽然出现在印度洋,而且双方兵力对比明显失衡,不能将失败归咎于他。”尼米兹辩解道,“但这位将军在航母运用的战术和统御上是有创新的,他主持过塔兰托奇袭——后来被山本五十六学了去,给珍珠港来了致命一击,在地中海时也屡屡战胜意大利海军,后来地中海舰队失利时他并未在场。他的军衔也能说明问题。”
“说起来应该是一名不错的将军,可温斯顿难道不明白他的价值么?”
“问题在于那该死的政治。”尼米兹叹了口气,“坎宁安不肯认错,他拒绝为印度洋战事失利负责,他认为是……”
“好吧,这是个耿直到有些与众不同的将军。”罗斯福叹息道,“即便他真的如您说得这么好,但鉴于目前与英国的关系,我们也不应该破坏温斯顿的威信——假如处在英国首相的位置,我也会很为难。”
“如果您同意的话我可以写一份信去劝这位将军,我相信他与丘吉尔首相之间不存在根深蒂固的矛盾,况且为了捍卫自由世界,个人受些委屈又有什么要紧呢?”尼米兹前面说的话让金上将颇有些皱眉,但后面半句他就想开了:现在到处都是打败仗的将军,如果打了一次败仗就不能再用,只怕没有能带兵的将领了——毕竟谁也不是常胜将军。
罗斯福转念一想就明白了尼米兹的潜在用意:英国将自己所有的航母都交给美国指挥,结果全被击沉了,这说出去无论如何都难以向英国国内交代,因此下一个航母舰队司令挑英国人担任有利于减轻丘吉尔的压力——用坎宁安更能让皇家海军团结起来,也能体现大西洋联合舰队的用意。
“对这个人选你们两位有意见么?”
李海摇摇头,坎宁安比他提名的米切尔肯定要有利的多,不过依然有些顾虑地问道:“听说他上次撤退时把腿摔断了,会不会影响指挥?”
“日本机动舰队指挥官冢原二四三丢了一条左手,是堀悌吉力排众议让他出任这个位置的。”
听了这句补充,所有人都点头,这句话比任何辩解都来得有力,断腿怎么了?人家断手照样指挥舰队打出了威风。
“我有个补充意见。”金上将开口道,“让斯普鲁恩斯给坎宁安上将当参谋长,他不能闲置着。”
“可以。”
指挥官确定后接下去要操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