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时差缘故,华盛顿是入夜最晚的城市,参联会里的争吵劲丝毫不亚于伦敦。
“我们应该想办法援助冰岛,哪怕不能直接投入战斗,在适当时候牵制德军也是必要的。”心急如焚的尼米茨站起身来,不知道在做第几次发言,从接到消息一开始,他就打算仿效斯普鲁恩斯的方式用唯一硕果仅存的舰队航母带4-6艘护航航母去冰岛作战。
经过几个月建设,美军又生产出一堆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再加英加航线一直断、南非航线不能走,澳新被日本管着也动不了,除了往加勒比海运送物资以及在印度洋里丢掉的4艘外(虽然其中有1艘是英国的,但归根到底是美国人造),护航航母损失率终于降低到一个比较低能让人承受的水平。
美国目前的突出问题是熟练舰载机飞行员不够。前次得益于坎宁安最终的掩护,尼米茨带着富兰克林号成功脱离战场,还收拢了将近150余人(组)英美飞行员,参联会将他们全部安排到新服役的汉考克号和本宁顿号,再加上几个月的培训成果和拼命抽调,终于为这3艘航母凑齐了舰载机飞行员数量。
但这数量只是一线梯队的数量,总体人数不到357人(组),连1.2这个最低限度的系数(指飞行员数量与航母舰载机容量比例)都未达到,更不用说预期的1.5系数。现在三个主要航母国家中,德国的系数高达1.6,日本也有1.3,唯独美国不到1.2。
作战并不光看数量系数,还要考虑飞行员经验和能力,这方面美国又是最差的。在德国舰载机飞行员中,参加过5次以上战斗(指舰载机)的比例高达45,参加过3次以上战斗的,75,拥有至少1次作战经验的,90;日本参加过5次以上战役的,比例超过50,但参加过3次以上战斗的不足65,拥有至少1次经验的0左右。
美军如果同样的经验标准衡量,比例只有日本的一半还不到,特别是能历经5次作战而依然幸存的美国飞行员个个都是宝贝,全部退出一线去担当训练教官,哪里舍得再上战场?如果再考虑德国飞行员在入职海航前参与的陆基战斗,那技术水平完全就是天上地下的碾压。别的不说,光索科特拉岛上那400余组接受培训的飞行员(德国为主,部分日、意)就足够压倒尼米茨手中的力量。
而这还只是德国舰队的第三梯队力量第一梯队包括现有舰载机成员和几个主要基地能执行跨平台战术的飞行员;第二梯队包括各海军基地能上舰但目前执行陆基作战的飞行员;第三梯队才是索科特拉岛特训基地;至于更为庞大的第四梯队(归属海航但未进行针对性舰载机训练)和第五梯队(归属空军尚未转职)就更多。
现在德国空军和德国海航的一线飞机和飞行员数量几乎等于除美国外其余大国的总和(日、英、苏、意)。
这个一线飞行员保有量即便与美国相比也毫不逊色,在双方共同剔除4发重型轰炸机(运输机)飞行员后,德美飞行员数量基本持平,美国如果不是靠着那4000多组4发重型飞机,谈不上对德国有数量优势。而在代表未来的喷气机领域,德国拥有的飞行员数量已突破3000,不但有喷气战斗机,还有喷气轰炸机飞行员,而英美两家数字全加起来不足德国15。
其实美国海航舰载机飞行员数量并不少,但技术水平高的尖子数量太少,再加上飞机不太给力,以至于作战中屡屡被人打出高交换比。如果美国肯静下心把所有护航航母上的飞行员全归拢起来纳入一线作战行列,美国海军飞行员窘迫局面有较大改善余地。美国海军手中现役的护航航母(几乎全是卡萨布兰卡级)总数42艘虽还未满足特纳当初制定c+计划的下限(50艘),但比起德国的12艘,日本的9艘,完全占有压倒优势,这也是将近1500人(组)庞大规模的存在。
三大海军中,德国方面舰队航母与护航航母的数量比例近乎1:2,日本近乎1:1.5,唯独美国这个畸形儿是1:10。简而言之是正规航母太少,护航航母太多。不懂海军的杜鲁门对数字非常敏感,敏锐地指出该问题,并提出停掉援英、援苏航线,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物资和财政经费,还可以把宝贵造船工人用于主力航母和巡洋舰建设,还能缓解飞行员的燃眉之急。可惜两洋海军的现实逼迫美国必须维持庞大的护航航母编队,否则加勒比海、澳新方面马上死给你看。
金上将也认为到了必须调整的当口,7-8月份还有两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好人理查德号和伦道夫号)服役,9-10月份还有香格里拉号、尚普兰湖号、安提坦号三航母服役,又是至少600组飞行员的缺口。相比之下,目前巡洋舰缺口极大,甚至降低到了危险的水平,维持3航母的巡洋舰数量不够,如果再加5艘航母,只怕国内所有堪用的巡洋舰都拿来给航母编队搭配使用都不够,根本谈不上在护航部队中使用。
于是在5月下旬,海军委员会形成决议:将1944财年中原定80艘护航航母的生产量降低到45艘,腾出来的经费、原材料和工人投入奥克兰级防空巡洋舰的建设,一口气追加了16艘。
鉴于奥克兰级建设周期较长(20个月左右),海军委员会提出了包括拆除鱼雷管、构建模块化体系等大量简化意见,同时要求采用与埃塞克斯级一样的三班制作业,将建设期压缩到14个月以内。至于体型、排水量更大,时间更长的布鲁克林级(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