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剿匪的舆论声势还未消去,淮南郡内就又出了大事。
中部的沅县及钟离县境内的大片林场发生大火,火势难以控制,已经吞没了十数各村庄,进而威胁到两个县的县城。两县都急发求援信,要寿春派兵救灾。
名扬在郡守府之前就收到了信息。这个林场原本是“月未满”的产业,最近交割给了官府,由官府经营。这是淮南最大的林场,却发生如此不幸的灾害,经济损失就不提了,一旦无法控制,烧掉两个县,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袁继召集文武商议对策,名扬当仁不让,请缨带兵救灾。
李丰还是用老借口阻止名扬带兵前去。
“金将军,你是三军统帅,怎可亲自带兵?”
名扬心知,就算自己举荐赵云或任永前去,他也一定以两人守土责任重大而拒绝,便不答话,看他如何谋划。
李丰见名扬不反驳,便继续说:“派一偏将带并前去即可,我看袁氏宗族中就有合适人选。”
袁继故作不知,反问道:“郡丞大人所指何人?”
“袁珑将军。”
“珑弟太年轻,恐怕难堪此任。”
李丰笑道:“此次大灾损失重大,灭火之后须得迅速安抚人心,主公若派宗族前往,可安定人心,此一;袁珑将军已在军中历练过,有经验,未来也是可造之材,应借此机会锻炼,此二;年轻不是问题,再派一得力人选辅佐即可,我想……”
名扬突然插话道:“卫戍营最近,容易听调。不如从卫戍营也派一偏将同往,辅佐袁将军。”
名扬如此一说,李丰便不再继续往下说。袁继也不得不转过来问名扬:“将军可有人选?”
“之前随我办理暗杀案件的洪权,沉稳干练,又久经沙场,是合适人选。”
袁继又看看李丰,李丰垂下眼帘,沉默不语。袁继点头,说道:“就这样,事不宜迟,宣袁珑和洪权到郡守府听命。”
不多时,两员将军先后到达。这个袁珑和之前派出去的袁蒿看上去大不一样,袁蒿一看就是各草包,而袁珑精神抖擞,满是干劲儿,只是脸上光滑细嫩,一眼就看出了他的青涩。
袁继说:“珑弟,命你率两万人马前去救灾,当务之急是灭掉大火,之后就地安置灾民,重建家园。洪权,命你辅助袁珑。”
两人一起领命,袁珑领了兵符,带着洪权离开郡守府。
会议随即散了。
袁继又偷偷令李丰绕回府内,问道:“金名扬又安插了一个洪权,你怎么看?要紧吗?”
李丰说:“不要紧,反而把洪权调出寿春更好。”
袁继说:“你一定要把救灾物资及时送到,将伤亡减至最小。否则,我心难安。”
李丰说:“请主公放心。此事本也与主公无关,是天灾。”
.
上一次,以剿匪为名,袁继派出袁蒿带一万人马去了淮南东南部。刚好有成荫遇险,名扬才有机会带五百人去把流匪剿灭,在民心上扳回一城,但袁蒿那一万人控制了东南已成事实。
这一次,以救火为名,袁珑带了两万人去了中部林场,等火灭了之后,这支人马必然就在那里驻扎下来。
可以想象,以后还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李丰的目的就是把部队分散。一旦有事发生,忠于袁氏或他的,便可掌控一地;即使不忠于他们,部队也已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也更容易防范。
自从到了淮南,整天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玩的都是套路,没有半分真诚。还真不如在徐州、幽州时自在,那时马上驰骋,一言不合就刀兵相见,反而痛快。
名扬烦恼不已,情绪也不高昂。清每天一见名扬叹气或是皱眉,便来到名扬身后,伸出双手在他颈部几处穴位揉一揉,名扬顿时感觉神清气爽,心情愉悦。
“你还会这一手?”
清笑道:“这都是最简单的。”
“你还会更复杂的?”
清羞涩地点点头。
名扬一下就把烦恼抛诸脑后,缠着清要她表现一些更“复杂”的手艺。两人正打闹着,侍从来报:“江东有信送来。”
“江东?”名扬轻轻将怀中的清平放在地板上,起身走到门口接过信简。
这是孙策写的亲笔信,信上先是问候名扬,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之后步入正题。所谓正题,就是提亲的事。他说他已经和乔家私下商量好了,只要名扬和他一同提亲,乔家一定答应,而且两位姑娘也必定愿意。心中言辞恳切,恳求名扬和他一道向乔家提亲。
名扬边读信边踱步,走回清的身边坐下。清也坐了起来,靠在名扬身边,但并不看信,只是低头为名扬捶腿。
名扬读完信,看了看清,说:“孙伯符要我和他一道去提亲。”
清莞尔一笑,问道:“提哪一家的亲?”
“庐江郡乔家庄大小二乔。”
清想了想,说:“我听说过,是两个好姑娘,与将军倒是般配。”
“你觉得我要不要娶乔家的姑娘呢?”
清几乎没有思考,就说:“为什么不呢?天下良缘能有多少,错过岂不可惜?”
名扬点点头,叹道:“是啊。多少人求之不得呢,这好运却落在我头上。”
清又倒入名扬怀中,轻声说:“将军一定要珍惜。”
.
冬季又更深入了一些。但之前的寒流过后,气温降了,但风雪反而停了。没了风雪,林场的火灾便好救了许多。听说只剩下中心